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逐日增多,在我們身邊,不少人都是談疫色變,然而,在市疾控中心,卻有這樣一群“逆行者”,他們24小時輪班,每天要接觸幾十甚至上百份送檢樣本,通過他們的檢驗,判斷這些樣本的所有者,是否感染上了新型冠狀病毒,也就是說,宿遷目前發現的7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樣本,都是經過他們初步檢驗出來的。
上午,在位于市疾控中心二樓的微生物實驗室,記者看到,45歲的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技師李娜正在忙著接收剛剛采集到的疑似感染病人的呼吸道和血液標本,李娜說,由于疫情越發嚴峻,檢測標本不斷增多,最近這段時間,他們分秒必爭、不分晝夜。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技師李娜:“下面的醫療機構,如果有發現疑似病人,他們會采集相應的標本送到我們這邊來,統一檢測,她們送來樣本,我們按照密切疑似或者是疑似類病人,或者現在臨床上肺炎病人,三種標準不同的樣本,我們給它接收下來,給它統一進行檢測。”
送來的樣本,都是經過層層防護,工作人員進行分類登記后,便會送入檢測區域,提取病毒的核酸,這一步也是最危險的,要在專門的實驗室里提取。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技師李娜:“首先送到我們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進行處理,處理完了以后再送到我們的實驗室再進行檢測,每天的檢測量能有多少?我們每天正常一般是七八十份,多的時候一般有兩百多份。”
李娜介紹,疾控中心微生物實驗室實行24小時輪班制,5人進行樣本接收,6人負責實驗室內樣本檢測工作。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技師李娜:“經過我們這邊實驗室檢測以后如果是可疑性的話,我們會送到省里疾控中心跟他們再進行進一步的確認,經過省里面最后對外公布。”
年僅28歲的吳海鷗剛到疾控中心工作兩年時間,自從1月26號開始,她每天十多個小時和其它5名同事一起,負責疑似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工作。
宿遷市疾控中心檢驗技師吳海鷗:“一般情況下,一批樣本進來之后我們要在這個實驗室來回四個小時,能把結果測出來吧,一個人的話,(平時)得100多份,現在一天下來得200份左右的標本。”
為了節省時間,降低被病毒感染的風險,吳海鷗和其他同事每天都要全副武裝,防護服、護目鏡、專業口罩和手套一樣也不能少,除此而外,進出實驗室,還要經過嚴格的消殺程序。
宿遷市疾控中心檢驗技師吳海鷗:“防護得穿三四個小時,這期間是不能上廁所的,也不能喝水,堅持住。自己在做樣本的時候千萬保護好,也習慣了,克服一點,就還好吧。”
作為一名年輕的黨員,面對疫情,吳海鷗并沒有退縮,在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下,她主動請纓要求到檢測一線。
宿遷市疾控中心檢驗技師吳海鷗:“作為黨員吧,我感覺最近這段時間,疫情階段,不管多累,我都愿堅守在我的崗位上,(相信)很快就會戰勝這個疫情的。”
編后:或許2003年非典時期,她們里的很多人都還是一群孩子,但如今的他們和曾經守護著他們的老同志們一起,并肩戰斗,肩負起保護人民健康的使命,為這群最勇敢的“逆行者”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