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新風‘宿9條’一發布,隨禮往來一二百,不把“人情變成債”等文明公約,火遍大街小巷。不少文藝作品也很快被創作出來,宣傳文明新風,這不,由市文廣旅局編創的首個戲劇曲目柳琴戲《隨禮》正在反復彩排,即將于近期登上舞臺。
1月16號,在市文化館小劇場的舞臺上,市柳琴戲劇團的演員李先鋒,正在和搭檔排練戲劇作品《隨禮》,李先鋒在劇中飾演的黃三好吃懶做、游手好閑,是村里有名的癩和尚。但是在村主任的幫助下,黃三成了村里有名的養魚狀元。
“這個小戲主要是一個漁民的夫婦,聽說這個村主任家里面嫁閨女,這老婆就急著要去出禮,而且要出一大圈。”市柳琴戲劇團副團長 李先鋒 說道。
在戲里,黃三妻子紀玲堅持隨禮一千元,黃三認為這是變相行賄,是助長不正之風,是害村干部,堅決反對。而紀玲認為黃三忘恩負義,以死相逼堅持隨禮。無奈之下,黃三同意隨禮一千元。
“夫妻之間就產生了矛盾,最后,這個廣播喇叭里宣傳說村主任這一次嫁閨女,這個隨禮的人一個都不要來參加,這個他們心里面就放下來了。”市柳琴戲劇團副團長 李先鋒 說道。
黃三和紀玲對村主任帶頭糾正隨禮不正之風的舉動,大加贊賞,齊夸村主任英明。柳琴戲《隨禮》以地方戲曲的表現形式,把“宿9條”第一條:隨禮往來一二百、不把“人情變成債”生動形象地演繹出來。
“主要通過這個宣傳,就是教育我們廣大的人民群眾,在我們的婚喪嫁娶民間活動,盡量這個要少出禮,減輕農民負擔。”市柳琴戲劇團團長 王理德 說道。
據了解,市文化館除了編創柳琴戲《隨禮》,還創作了快板《禮贊“宿9條”》、《人情減負要提倡》,小品《人情債》等文藝作品。這些圍繞“宿9條”主題編創的作品,將在春節前后,隨著“文化進社區歡樂送萬家”惠民活動,進行主題巡演。
總共: 1頁
作者:劉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