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開了個店鋪,門朝東籌了一次客,生意不如意,店鋪裝修改門朝西又籌了一次客,這是前段時間社交網絡上流傳的一個段子,大笑過后卻也引起了一些反思,這樣的友情值得考量。今天咱們一起來聽聽市民遇到過的那些奇葩人情來往事。
市民王景躍今年56歲,是土生土長的老耿車人,由于孩子在城區買了房,要帶孫子孫女就和老伴搬到了城里,可這老家的人情來往卻一直沒落,就在去年年底,發生了一件讓自己心生厭惡的人情事。
王景躍:“小孩訂婚大辦,我就去了,訂婚也大辦啊?是的,誰家小孩不訂婚啊,有的人家小孩都訂幾次婚,結幾次婚,再買房子,再生孫子,你算算。”
硬著頭皮也得去,老王就隨了三百元錢禮,可心里卻很不痛快。除此之外,老王還說了一件關于人情網的尷尬事,按照宿遷習俗,新生孩子要辦滿月酒,這是理所應當的,可有些人家卻早早的在孩子出生第十二天就辦一次宴席,讓人匪夷所思。
王景躍:“小孩十二天他也大辦,喜歡辦這事,有點事就辦。”
44歲的李先勇在寶龍廣場樓上經營一家糖炒栗子店鋪,因為平時做生意朋友較多,也因為人情來往的事產生了一些困惑,經常有一些很多年不聯系的朋友打電話過來邀請出禮。
李先勇:“第一個請帖是買房子的請帖。我就去了一次。然后過了沒多久她生了個2毛,又發了個請帖。本來溝通就比較少。突然來了這一次。這樣感覺起來的確有點讓人不太舒服。”
作為90后的楊純純畢業已經兩年了,她對于朋友的定義就是互相不添堵,有事您說話。她也曾遇到過一件奇葩事,她和同學考上了同一所大專,她父母親沒辦酒席,同學一家卻舉辦了升學宴。
90后楊純純:“還請了好多同學,然后好多同學都去了。出多少錢?200還是500忘記了。我就感覺沒有那個必要。”
升學、參軍、結婚、生孩子,人這一輩子有那么多的事,有大有小,可真的有必要每一次都辦個酒席來昭告天下嗎?一些市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
王景躍:“像小孩結婚一輩子終生大事你辦辦,禮金方面你覺得應該出多少錢?三百塊錢這樣。”
李先勇:“朋友之間的禮出的真的有點高一般一個月有兩次三次的禮的話,那很痛苦的。如果大家都能形成一種契約。能把禮降低一點。一來呢大家也比較開心一點也能聚一聚。二來呢,禮本身降低一點也能減少出禮的人一些壓力。”
90后楊純純:“不要有一點事兒就辦酒席就請你,就出禮的那種。嗯,重要的事就辦,不重要的事兒就沒必要辦。”
總共: 1頁
作者:李宇 見習 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