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雙十二兩大年底購物節剛剛過去,很多小伙伴“剁完手”后,每天最高興的就是收到賣家已發貨的消息了,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買的東西遲遲不能到你手中,甚至還有被騙的危險,網購達人們很困擾。
宿遷市民薛女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剁手族”,可剛剛過去的雙十二,讓薛女士對網購有了很深的陰影。
市民薛女士:“我買了一件牛仔褲,發現和圖片上完全不一樣,我退還回去之后,過了很久都沒有給我發過來,這個快遞真是讓人無力吐槽?!?/P>
因為雙十一、雙十二前后快遞發貨量巨大,運送時間的增加給了很多不法分子可乘之機,有不少市民最近都收到了藏著陷阱的詐騙短信。
市民劉女士:“有一次我收到一個短信,上面說我的快遞中途被燒毀了,讓我加一個司機的微信,當時我就感覺不太對勁,感覺好像騙我的,我就沒理睬,過兩天的時候,我的快遞就準時到了?!?/P>
像這樣的詐騙在購物節前后非常高發,12月5日,江蘇濱海的朱女士撥打110報案稱:12月1日,她在網上購買的衣服由于快遞公司的原因丟失了,12月5日17時許,其接到電話,對方自稱是快遞公司的“賠付員”,稱將幫其理賠,后其添加對方QQ,并按照對方的要求微信關注某微信公眾號的程序,其注冊后綁定銀行卡,后將手機收到的驗證碼告知對方,發現卡內被轉走1000元。無獨有偶,12月3日,南京工業大學學生張某報警稱:接到詐騙電話,冒充淘寶商城說其已開通鉑金會員,要其自行取消相關業務,后又被轉接至“農業銀行”處理。報警人按照對方要求操作,最終被騙走2.1萬元。像這樣被騙的案例比比皆是,在快樂購物的同時,市民更應該提高警惕,防止被騙。
市民邱女士:“要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和財產,不要隨便輕易相信,反正就是提高自我警惕,加強安全防范意識。”
提醒大家,如遇“假快遞員”、“假客服”主動來電要求配合進行賠償,需提高警惕,建議通過其它途徑多方核實,如通過官方客服平臺或電話進行咨詢核實。不要直接給所謂“客服”的賬戶打款,也不要隨意點擊或者掃描“客服”發來的不明鏈接和二維碼,驗證碼不要交給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