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對今年上半年,草地貪夜蛾入侵的事情記憶深刻。12月7號到8號,我國農業農村部發出消息稱,今年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并定殖,明年可能進入暴發階段,防控形勢更加嚴峻。那么,這種草地貪夜蛾的蟲害到底是什么?為何會弄得如此人心惶惶?
今年1月,云南首次發現草地貪夜娥入侵,5月開始快速傳播蔓延,到了9月,全國有25個省份發現草地貪夜蛾,見蟲面積1500多萬畝,實際危害面積246萬畝。
市農技中心植保站副站長高級農藝師張明:我市從7月下旬開始,先后在宿豫區、泗陽縣、宿城區、泗洪縣查見發生面積782畝,開展防治2235畝次,控制的很好,總體損失很輕。
專家介紹,草地貪夜蛾屬于夜蛾科,為外來物種,隨著世界物流溝通頻繁,該物種搭乘航運等貨物進入我國,隨后開始了大肆入侵。這種蛾子俗稱秋黏蟲,幼蟲呈現青灰色,主要以常規農作物的葉片喂食,成長后變成蟲蛹,進而再轉化成灰黑相間的草地貪夜蛾,2017年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蟲“黑名單”,也是2018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遷飛性害蟲。
市農技中心植保站副站長高級農藝師張明:具有適生區域廣、遷飛速度快、繁殖能力強、暴食危害重、防控難度大等特點,可取食危害玉米、水稻、小麥等80余種農作物,它能飛,它一天能飛100多公里,其次它很能生,一次可以產卵900~1000粒。
草地貪夜蛾在作物的幼苗期,一旦泛濫,可以導致作物減產10%到25%。由于草地貪夜蛾在我國已定殖,明年可能進入暴發階段,預計進入我市時間更早,防控形勢更加嚴峻。專家介紹,盡管草地貪夜蛾來勢兇猛,但從目前各地防治情況看,蟲害還是可防可控的。
市農技中心植保站副站長高級農藝師張明:目前全市設立120個燈誘、性誘監測點,明年將開展定點監測;在作物生長期間,將組織農技人員玉米等重點作物和蟲害入侵接壤的區域全面普查,確保及時發現蟲害,做到見蟲必治,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編后:我們也提醒廣大種植戶,如果在監測中發現疑似害蟲,可及時聯系當地植保站,請有關專家進行鑒定,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預警,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確保全面準確掌握入侵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