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衣食住行缺一不可,其中“住”更是最關鍵因素之一。在咱們宿遷有這樣一個小區,它是第一批安置小區,居住著來自四面八方拆遷的市民。以前居民對小區是萬般不滿意,現在卻贊不絕口,這個小區有什么變化,咱們一起去看看。
11月27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宿遷市宿城區支口街道康堡社區的康堡小區,有不少老年人正在棋牌室里打牌娛樂,提到小區的改變歷程,居住了12年的歐女士可謂是非常有發言權。
歐女士:“2008年入住的,當時我們進來的時候這個小區環境很差,樓道里面有腌菜的缸,燒鍋的爐灶,還有路面上面環境也差,花園里面種的蔬菜,亂七八糟什么都有,環境很差。”
記者了解到,康堡安置小區是2004年建成使用,先后經歷了五次修繕改造,其中因為居民毀綠種菜、惡意踐踏等原因始終達不到整治效果。從去年4月份開始,社區安排專人對1900戶住戶進行全方位的走訪統計,入戶疏導,形成共識。重點對裸露的地皮、沙石地段、違規小菜園進行集中整治,改善居住環境。
環境改善了,小區還增建公共廁所、娛樂場所、公共健身設施。在硬件改變的同時,小區的人文建設也隨之提高,成立了社區自治隊伍,選舉了3名網格長和48名樓棟長,制定了小區服務公約。
宿城區支口街道康堡社區支委委員周莉:“提升文化就是在外圍的墻壁上有12幅噴畫,以愛國為主的十二幅噴畫,然后到我們的社區,像他們進入社區,讓他們有閑暇的時間在社區里面閱覽室和影院還有老年活動中心,讓他們在小區感到一種溫馨感和舒適感。”
不僅有這些變化,社區還制定了下一步的提檔升級計劃,再增加一些便民措施,爭取讓社區的居民更加滿意。
宿城區支口街道康堡社區支委委員周莉:“我們準備下一步要完善156個充電樁,要提供電動車停放點,再硬化一部分硬化,提升一部分綠化,來整體給這個小區的業主滿足他們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