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提到沒有去過的地方,對于很多喜歡旅游的人來說,都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從今天開始,《楚風夜話》欄目聯合常州、無錫、泰州等省內多家媒體,策劃推出國慶特別報道《說走就走鄉村游》,介紹各地好玩有趣的鄉村景點。在我們泗陽,盧集鎮可以說是洪澤湖畔的一顆璀璨明珠,郝橋村更是著力打造特色產業、特色生態和特色文化的田園鄉村,2017年被選為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試點。
泗陽臺記者 梁婷:很多人都喜歡旅游,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鄉村游,在周末的時候,約上三五好友到鄉村去走上一走,今天我就帶大家到泗陽縣盧集鎮的郝橋村,帶您領略不一樣的田園風光。
郝橋村位于成子湖旅游度假區的核心區,全村有7個村民小組3525人,耕地4100畝,流轉林果規模種植經營1950畝。村落經過持續多年的規劃建設,成了典型的全村域田園風光的“創意濱湖田園鄉村”。
泗陽臺記者 梁婷:走進郝橋一幅充滿韻味的“村新、業興、景美、人和”的山水畫卷徐徐展開,村道潔凈、樹綠花香,民居古樸幽雅,門前流水潺潺,好一幅“林果飄香桃花源,湖光花海夢田園”的美好景象。
要說到郝橋村名字的由來,據當地人介紹,村莊已經有百年歷史。今年71歲的王恒國祖輩幾代人都生活在這個村子里,郝橋這個名字有一個歷史傳說。
“我們這個郝橋地勢比較低洼,老是有一個河道不通暢、水大,后來就搭個木橋在上面,木橋搭上后能互相走一走,但是水一來就沖掉了,后來弄個石板鋪在上面,兩邊水也沖不了了,人也可以來回通行了。”泗陽縣盧集鎮郝橋村村民 王恒國 說道。
就這樣,合在一起的兩塊石板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所以稱為“合橋”,諧音同“郝”,“郝橋”村由此得名。此外,在郝橋還有一個百年傳說,那就是村口的一處古井。
“這個井好長好長時間了,過去這個井干枯了一次,后來被人又挖出一次,有個病人抬到那個地方,病人也口渴,抬的人也口渴,后來就舀這個水喝,一喝這個病人病好了。”泗陽縣盧集鎮郝橋村村民 王恒國 說道。
王恒國說,村民飲水得愿,一時間,這口古井的名聲大噪。當然,這些都是關于這口古井的傳說罷了,被賦予的還是村民們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現在這個井還保留在這個地方,為了說過去的古器嘛,國家保護,我們群眾意識也高,也都保留很好。”泗陽縣盧集鎮郝橋村村民 王恒國 說道。
泗陽臺記者 梁婷:有橋有水有公園,樓房社區配套齊全,在郝橋村,一個現代化的集中居住區讓人耳目一新。一座座高顏值的小樓坐落在綠樹紅花之間,他們既統一規劃,又不失個性,既延續了鄉村的肌理,也保留了村落的生態美。
郝橋村原是“十二五”扶貧開發的省定經濟薄弱村,產業結構單一,這幾年,村里建設鄉愁記憶廣場、休閑活動廣場、棠梨主題公園等公共空間,鋪設花道,打造村圍景觀,花草重疊,綠水環繞,層次分明,從前人們印象的“邋遢”村落,已悄然轉身為一個生活氣息濃郁的美麗鄉村。
“我們是不搞大拆大建的,我們圍繞“莊中有園,園中有田,田中有人”的這個模式,利用廢舊的紅磚紅瓦,來打造一些留得住記憶的特色文,打造蘇北一個特色。”泗陽縣盧集鎮郝橋村黨支部書記 張再廣 說道。
郝橋村傳統農耕文化濃厚,村里設立了鄉情記憶館,擺放著的瓶瓶罐罐也包含著農耕時代的鄉愁記憶。
“像這個壇子它古老一點,看起來造型跟之前兩個不太一樣,它這個是以前老百姓做那個鹵,以前手工做的鹵,做豆腐用的,家家戶戶逢年過節,自己做的豆腐吃,用鹵做豆腐,留下的古老的物件。”泗陽縣盧集鎮郝橋村黨支部書記 張再廣 說道。
因為毗鄰成子湖和省內高速,郝橋村交通位置便利,周邊網紅打卡點密集,一望無際的花海、波光粼粼的湖面,空中俯瞰,吸引眼球的不只有美麗的村居,還有沿線種植的大片的林果經濟帶和分布有序的水產養殖區域,每年到了瓜果成熟和蝦蟹豐收的季節,周邊過來的游覽大軍,絡繹不絕。
泗陽臺記者 梁婷:如果這個時候,您來到這里,我眼前的這盤舌尖上美味一定是您不容錯過的,這里是剛剛從洪澤湖里打撈上來的,每年的十月份也是正是螃蟹膏黃肥美的時候。
“讓老百姓能夠感受到屋前有菜園、田中有果園、屋后有花園、居住在樂園,實現生態、空間、設施和產業的有機整合,深度融合。”泗陽縣盧集鎮人大主席 孫浪 說道。
泗陽臺記者 梁婷:村容之變、文化之變、理念之變,這些密集的轉變以最直接的方式重新界定出截然不同的鄉村生活,也見證著這郝橋村在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中化蛹成蝶的繽紛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