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縣愛園鎮果園村,村中有7棵古梨樹,相傳是清朝乾隆時期栽種的。于是,“百年梨園”成為了這片土地的閃亮名片。而今年夏天,來自國內外30所高校的建筑系學生也齊聚此地,并在18天的時間里,參與設計建造了15座梨園小屋,裝點豐富了古老梨園。
梨園深處,一棵碩果累累的梨樹下,一個露天小劇場典雅別致,劇場的舞臺是環繞梨樹鋪設的地板,觀眾席呈弧形,由240多張凳子構成。劇場雖然只有百坪大小,但經過將板凳組合、陣列、偏移、搭接,可容納100多人,果農們可以售賣也可以在這休息娛樂。而這就是蘇州大學和澳門城市大學合作,用半個月時間設計制造的“梨園小屋”,吸引很多游客前來參觀。
依托凳子劇場,當地老百姓把種的蘋果梨子拿到劇場里賣,外形口感兼具的水果一出攤就特別受歡迎,銷量相比以往翻了幾番,再也不愁銷路的問題了。
除了“凳子劇場”外,由東南大學和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團隊設計建造的“芳木為鄰”,在此次大賽中獲得一等獎,也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芳木為鄰”采用模塊化結構,可以自由組合形成不同類型的空間,如休閑空間、休息空間和零售空間。該設計具有適應場地、模塊化、靈活可變等特點。
據了解,此次梨園共新創“暢梨園”、“方間梨楔”、“梨圓”等15個以“梨”元素為核心,或用作休憩,或用作果品展覽,或用作梨園風景觀光等功能各異的“梨園小屋”。不僅擴大百年梨園的知名度,更增加了果農的收入,無形中拉動了鄉村振興。希臘國立雅典理工大學的一群老師學生他們既是“暢梨園”的建造者,也是這里的游客,半個月的建造,他們愛上了泗陽,也愛上了愛園!
“應該說通過我們15個點和梨園充分融合,包括在建設過程中,對老百姓的影響,后期的運營這個空間,我們還要做更大的工作,這樣就能帶動我們所有的果農,進一步的在畝產收益上,以及在產業發展上能夠取得更大的實效,真正達到富民的作用。”愛園鎮黨委書記 倪修寶 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