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農歷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俗稱“七月半”,又稱盂蘭盆節、施孤等。那您還記得中元節有哪些習俗嗎?
記者在街頭的隨機采訪中發現,對于“中元節”這個稱謂大多市民都很陌生,但說起七月十五,大家才恍然大悟。而對于中元節的習俗,大家的印象也多是祭祖。
農歷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稱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稱為下元節,這三節合稱三元。據民俗專家介紹“中元節”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先秦時為祈求豐收而進行祭祀祖先的活動。
民俗專家程芳銀:“當時的人們為了感謝農業的豐收,所以他們把自己地里收的,這許許多多像稻米,莊稼,這許許多多的東西拿來祭祀自己的先祖而祈求明年的再豐收。”
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一樣,都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民俗專家告訴記者,中元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放河燈,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目前,已經成功入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俗專家程芳銀:“過去的時候一般點河燈,荷花燈,照亮了自己祖先回家。人們就燒一些紙錢,然后給自己的祖先做點“衣服”,或者什么其他活動。”
隨著時代發展與進步,中元節放河燈這個習俗已經逐漸消失,傳承下來的只有燒紙錢來祭拜祖先,追思先人。而隨著綠色環保意識的普及,文明祭祖,成為新風俗。記者走訪市區多家花店發現,中元節這一天很多市民前來購買鮮花祭祖,用鮮花代替燒紙錢。
總共: 1頁
作者:黃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