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思鑫:“大家可以看到,我現在手里拿的是一個大概是50度刻度的一個溫度計,它現在顯示的是39度,將近40度,我剛剛也是到咱們稻田里面也就10多分鐘的時間,大家可以看到我這個已經是滿頭大汗,身上的衣服已經濕透了,像我們的農技人員,每天早上大概從早上7點左右,就已經到田里面,直到中午12點。”
雖然,酷暑難耐。但是對農技員來說,越是高溫天氣,越要“走下去”為農民排憂解難。
宿豫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程玲娟:“我們今天主要是過來例行地進行病蟲監測、普查和詳細的系統調查,今天我們普查的這個田塊,當時是漏治了,溫度越高,濕度越大,越容易發生(病蟲害)。”
然而田間地頭再熱,他們也必須長衣長褲“武裝”到位,因為水稻田里的各種蚊蟲更猖獗。
宿豫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程玲娟:“從7月份水稻栽下去開始,趕過蛾子之后,我們再進行別的工作,比如說調查紋枯病,根據發生動態,我們來預測什么時候來進行防治比較好,根據分析把這種意見及時向廣大農戶宣傳。”
今年26歲的孫學磊,從事農技工作有2年時間了,每次下田,他都帶頭跑在前面,而當年白凈的小伙子,現在也被曬的黑了幾度。
宿豫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助理農藝師孫學磊:“早晨出來的話,到地塊衣服什么的基本上都濕了,因為夏天嘛,再怎么防曬的話,也是擋不住的,包括整個臉,查蟲時候,整個手都要露在外面。”
為了仔細查看莊稼的生長情況,農技員們一連幾個小時,一天上千次俯身,在背對太陽烈火般炙烤,和水面高溫反射的情況下為農民答疑解惑。可即便如此,孫學磊也并沒有抱怨過,因為每當為農戶解決了實際問題,都比吹著空調更舒服。宿豫區下相街道興隆居委會的劉立武家,因為草地貪夜蛾的入侵,原本眼看著6畝玉米地就要被毀壞掉,但由于農技人員及時相助,讓他挽回了四五千元的損失,也為全市全面防治草地貪夜蛾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
宿豫區下相街道興隆居委會居民劉立武:通過植保站工作人員介紹,打什么藥,來這邊連噴兩次,基本上摁下去了,基本上沒有發生了。
宿豫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助理農藝師孫學磊:“民為國本,食為民天,農業是整個國家的基礎,現在正值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我們就做好自己最基本的工作,能夠為糧食增產豐收獻一份力量。”
編后:正是農技人員的耐心指導和熱情服務才讓廣大農民獲得更大豐收,他們把青春和美麗獻給大地,回饋的正是所有的老百姓。農技們,你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