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時期,戰(zhàn)士們用熱血與敵人廝殺周旋,才能有現在的幸福生活,那些存活下來的戰(zhàn)斗英雄值得我們敬仰,更值得我們善待,在宿遷市宿豫區(qū)曹集鄉(xiāng)天通庵居委會有一位85歲老兵程國璋,16歲當兵,曾獲得過多項軍功榮譽,今天我們來一起聽聽他的故事。
7月30日下午,當記者來到老兵程國璋的家里時,老人正在房間里整理家務,雖然八十五歲高齡,可身子骨卻十分硬朗,聊了一會,老人就迫不及待帶記者到里屋看他的三枚軍功章,每枚徽章上都有刻字,由于年代較長,縫隙里透著銅銹,老人也打開了話匣子。
程國璋出生于1934年,家里姊妹五個,他排行老二,和其他幾個兄弟姐妹不同,他從小就志在當兵打仗,1950年16歲的程國璋坐著通往云南的綠皮火車,聆聽著教導員的紅色信仰歸入了云南第二野戰(zhàn)軍部隊三十六師125團。
年紀雖小,可個頭高,程國璋一進去就配分配到了機槍連,三挺機槍十二人換著扛,每個人身上還得綁上八十發(fā)子彈,每挺機槍重達24斤,一天下來肩膀都是血印。1950年西藏戰(zhàn)役爆發(fā),國民黨軍隊從新疆往西藏派遣了一個師部的力量,與程國璋所在的一個營發(fā)生正面交鋒。
所在的連隊死傷七人,為了剿滅俘虜,連長決定乘勝追擊,凌晨時分,俘虜向山區(qū)逃亡,腳下根本看不清,程國璋走到一處山坡被絆了一跤,順著山坡滾落,牙床被跌斷了半邊,手腕也發(fā)生錯位,被送到了后方的救援隊,留下了永久的傷疤。
醒來以后,程國璋發(fā)現自己早已脫離連隊,便拖著病重的身體就向前追去,一直追了三四天才歸隊,為此程國璋還獲得了部隊領導的表揚。西藏解放后,抗美援朝戰(zhàn)役開始,因為有傷,程國璋被調到了云南省的一個警衛(wèi)營負責抓捕土匪重犯。一次,程國璋接到了一個土匪的訊息,可天色已晚,別人都奉勸他第二天再去,可他放心不下,結果在山區(qū)追捕的道路上發(fā)生了塌方。
程國璋:“塌方那邊都在修路,那天我也不敢吃飯,我給它(犯人)手銬銬住了,給繩子綁起來,那有修路的工人,我就去弄了些飯給犯人吃。”
就這樣一天一夜沒合眼看守著犯人,最后成功將罪犯帶到了警衛(wèi)營。1956年六月份,程國璋轉業(yè)回到了老家曹集鄉(xiāng),由于在部隊里學了一些知識,就被安排到了學校教書。
程國璋:“現在我的學生都有六十多歲七十歲的,我一直堅持教了27年。”
戰(zhàn)爭年代中摸爬滾打,如今年紀大了,程國璋也享受了國家的好政策,前些年程國璋家的房子漏水,鄉(xiāng)里和區(qū)民政部門一共給了程老四萬八千塊錢,蓋上了這間房屋,四間屋200多平,還領著一年兩萬四千八的傷殘軍人補助,為此老人十分欣慰,還嫌自己奉獻的少了。
時光荏苒,也許當年保家衛(wèi)國的很多戰(zhàn)士都已經故去,但是老兵精神不朽,激勵著后來人不斷前行。“八一”建軍節(jié)快到了,我們希望他們能夠保重身體,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