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眼下,垃圾分類已經成為熱點話題。上海、北京、杭州等大城市已經開始實施垃圾分類,但對于不少市民來說,垃圾分類似乎還很遙遠,而其實,目前我們宿遷正在征集垃圾分類的實施辦法,也即將在全市推行。
關于垃圾分類您了解多少?
學生羅響:豬能吃的是干垃圾,豬不能吃的是濕垃圾,豬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平時在家里也不會做太多復雜的,但是基本的垃圾分類應該會做。
市民張先生:可回收垃圾主要指的是家里面經常用的一些紙箱、易拉罐。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指的是家里面的一些生活垃圾,但是平常用的一些廢舊的書本屬于可回收垃圾。
您怎么進行垃圾分類?
市民劉先生:只要是那些有用的,我感覺都是有用的,在家里分好,然后拿下去,分開放,把垃圾分開放就可以了。也算麻煩也不算麻煩,在家里直接分好也就幾分鐘的事情,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學生王星辰:我覺得就是各種垃圾需要分類要分很多種就是很麻煩,以前也沒有分過。
市民葉先生:你比方說,有用的垃圾我可以把它裝在一個袋子里,沒有用的垃圾裝在一個袋子里。然后把它倒垃圾桶前進行再分類,分到一個有用的垃圾,一個無用的垃圾。
市民侍女士:以前沒怎么太了解,覺得有點麻煩,比方說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的,這個我們也不是太清楚。
您覺得垃圾分類有什么好處?
市民葉先生:是有好處的,你比方說有用的垃圾他可以減少垃圾污染,且二次利用,無用的垃圾當然就扔垃圾處理站去了。
市民侍女士:比方說有些可回收的也可以利用自然資源,那個不可回收的你要是混在一起了,就會污染自然環境,對大自然不太好,能分得清當然更好了。
編后:垃圾分類,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在今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46個重點城市。雖然宿遷不在46個城市之中,但垃圾分類是關乎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大事,希望每位市民都能從自身做起,多了解垃圾分類知識,提早踐行,為城市衛生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