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統年歷改頭換面 悄然“轉身”
西楚網訊 元旦一過,又到了嶄新的一年。隨著通訊工具的普及,我們直接可以在手機上獲取時間等信息,以往風光無限的日歷、年歷這些紙質計時工具,2019年的行情如何呢?
1月3日上午,記者在義烏商貿商城走訪發現,以前文化類商品店每到新年前都會貼出“日歷批發”等字樣,但是今年商城內僅有四五家還在售賣。陳邦蘭從事日歷售賣生意已經20年了,以前是專門賣日歷、掛歷,現在她家的店里只是順帶著賣。
陳邦蘭說,以前基本上都是靠批發年歷賺錢,現在年歷市場不景氣,已經沒有批發訂單,只能靠零售,賺一點是一點。目前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是習慣用這種紙質的日歷。
以前通訊工具不發達的時候,人們只能靠手表、時鐘和日歷記錄時間,不少老一輩的人都喜歡過一天撕一頁日歷。隨著手機的普及,點開手機就能獲取時間信息,加之現在住商品房的家庭較多,日歷買回家也不方便懸掛,日歷也就慢慢鮮有問津了。
記者也發現,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如今的年歷在造型設計上更加典雅,有的中國風日歷還會增加很多傳統文化常識,讓人在看日期的同時學到很多知識。記者觀察發現,盡管日歷買得少了,但它也并沒有從我們的身邊完全消失,而且也在跟著市場需求進行轉型,有的以企業和產品宣傳的廣告形式出現,有的則變成了一種贈品,以另一種形式繼續發揮自己的價值。
以往的年歷會當成裝飾品掛在墻上,而現在的年歷大小樣式也是多種多樣。
也有不少年紀大的市民習慣在年歷上記錄重要的筆記,更加方便記憶。
隨著通訊工具的興起,年歷已經沒有昔日的風采,但是紙質年歷還沒有徹底消失,多了一些功能和樣式,繼續伴隨著市民生活,這也算是年歷的一個轉身吧。
總共: 1頁
作者:唐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