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晚講述:閔小熙:網絡直播賣宿遷土特產的90后“網紅”
西楚網訊 說起網紅,大家想到的是不是唱歌跳舞的漂亮小姑娘呢?其實,如今網絡發展迅速,只要你有才能都可能走紅。在咱們宿遷,就有一位90后小伙子,他利用一年的時間從普通人變成了美食網紅,現在他還要把宿遷美味的土特產賣到全國各地。來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給朋友們看一下,我們農村這邊手工做紅薯粉條的,幾個大爺,然后他們都是在用手在揉,第一步,就是要把這個面然后先給揉透
零下的溫度是做粉絲最合適的季節,在宿豫區丁嘴鎮張新莊村的一處手工粉絲作坊,幾名工人正在手工加工紅薯粉。顧客們只需要自帶紅薯粉就可以現場加工成粉絲,無任何添加劑的粉絲在陽光下晶瑩剔透,看上去就十分誘人。掌握這項老手藝的作坊主人于永金,已經忙碌了40年,相對于往年一個季度四五噸的銷量,今年粉絲的銷售量翻了一倍。
粉絲作坊主人于永金:我通過網絡,我們這純手工已經現在每年銷售量大概在八九噸吧,沒想到我們這個手工產業能這么走向全國。
于永金提到的網絡銷售,正是眼前這位拍錄視頻的小伙子幫他實現的。小伙名叫閔小熙,今年28歲,宿豫區仰化鎮人,目前他的微博已經有300多萬粉絲,算是一位“網紅”了。相對于一些網紅忙著秀顏值、秀技能,他更愿意秀家鄉的特色產品。
閩小熙:一個是家鄉有好的產品,然后我們需要把它給宣傳出去。另外一個是我們的粉絲朋友對這些農村或者就是地方上那種土特廠有這種需求,基于這兩點,然后我們在網上進行宣傳,然后進行推廣。
在閩小熙的推廣下,這里的手工粉絲不僅賣到了全國,也在宿遷本地收獲了不少的客人。
村民劉大姐:聽我們家小孩在網上看了,說跑那么遠,找到這里問說好吃,俺家來把它搞一下子看看,去家吃試試,打算做多少斤?做一百多斤。送人啊閨女家的親戚家,都給他嘗一嘗
閩小熙推廣土特產品不僅有紅薯粉絲,宿豫區大興鎮的瓜蔞子、泗陽的酸菜都是他“秀”的內容。只要是有推廣需求的特色農產品,閩小熙都會以略高出地頭收購價的價格從農民手中購買,再轉賣給粉絲,用自己的影響力助力農產品推廣。
哇,是這種籽,我還是第一次見漂亮吧。
小梅故事:我也想要吃。
梅花:小熙,原來這瓜蔞子就是咱們吃的吊瓜子呀,長知識
天上云:還沒聽說過能吃種子,小時候就知道是藥材。
閩小熙:然后很多朋友都是沒見過,然后也沒聽過,通過我們解釋,然后跟他說我們宿遷那邊有種植有一兩萬畝,很多人都特別感興趣。我們炒熟以后很多人就來我們這購買,反正賣了有幾千斤了
2013年,學習計算機專業的閩小熙大學畢業,2015年他開了一家網店,2017年,家里的閨女米粒出生,擅長使用網絡的小熙,決定在網絡平臺上開通賬號,記錄女兒的成長歷程。記錄過程中他漸漸發現,廣大網友似乎對農村生活的點滴都很感興趣,于是,小熙的記錄焦點開始變化。
閩小熙:我們后來延伸到農村的生活,然后后來有美食,大家可以去看生活體驗,美食就可以跟著一起學習,然后為家人做美食,然后獲得那種喜悅感。
而隨著粉絲量越來越多,閩小熙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認識他的人也漸漸變多,突然“火”了起來,小熙還真有些不習慣。
閩小熙:因為我們開始也不知道他是認識我們或者就關注我們的人,他就朝我們家閨女懷里面塞東西,然后他說小熙我是你粉絲,然后那種感覺,然后還挺親切的那種感覺。
火了之后的小熙并沒有滿足于曬娃和曬農村的生活,看著家鄉那么多的特產不被人知曉,小熙有了在網上直播賣土特產的想法。小熙說,只要家鄉有特色的農產品需要推廣,他都愿意幫忙。
閩小熙:包括美食,包括人文,我們會通過我們這種知名度或者影響力帶動一點家鄉(發展),慢慢能輻射到身邊那些種地種田的人,然后讓他們帶來一點點的好處,我們就盡自己能力為家鄉做一點點事情!
編后:本地網紅推廣本地特產,確實是個好辦法。也希望通過小熙的努力,更多人能了解宿遷美食,了解咱們身邊的土特產和這座美麗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