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規劃公布!事關宿遷未來發展
2023年09月06日10:10 來源:宿遷日報社
9月5日上午
宿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新聞發布會召開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擔任本場“發布官”
現場解讀了
《宿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以下簡稱《規劃》)
據了解
該規劃于2020年5月正式啟動編制
2023年8月得到省政府正式批復
歷經三年
30多家部門單位共同參與
共16章、186條
包含43張圖件
這是2018年機構改革以來
全國首批獲批的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是宿遷市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藍圖
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
對于宿遷市的城鄉建設、產業布局
以及生態保護
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規劃》對全市國土空間作出了全局性安排
明確了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
銜接了“三區三線”劃定成果
優化了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對提升城鄉空間品質、
加強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
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等
作出了統籌安排
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發展目標與規劃策略
1、在指導思想上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緊扣“強富美高”新宿遷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深入實施“1+3”重點功能區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在目標定位上
圍繞“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闡述宿遷責任擔當,明確“水美酒香地、宜居創業城”的目標愿景,確定城市性質與核心功能定位為“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江蘇生態大公園、酒都電商名城、‘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并明確了由31項核心指標組成的指標體系,保障空間戰略和管控目標的實現。
3、在空間統籌上
按照國土空間規劃改革要求,突出“三個統籌、三個推動”的特點。“三個統籌”具體指:統籌農業安全與特色,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統籌生態保護與魅力彰顯,建設“江蘇生態大公園”;統籌城市發展與安全管控,保障城市安全可持續。“三個推動”具體指,推動傳統動能的綠色創新,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市域一體聯動發展,構建集約高效空間格局;推動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全域共同富裕。
空間格局與設施支撐
1、強化區域空間協同發展
落實區域空間協同管控要求,加強毗鄰地區生態共保,共建江淮湖群生態綠心。包括推進洪澤湖、駱馬湖退圩還湖,提升濕地生態品質。打造沿大運河文化魅力帶,提升城區濱河風貌、塑造宿遷氣質的文化地標、建設和美鄉村,共建“江蘇美麗中軸”。與徐州、連云港共同建設淮海經濟區和陸橋東部聯動帶,深化產業分工協作,發展多式聯運,積極服務陸海聯動和國內國際雙向互動。建設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2、優化全域全要素空間統籌
以“三區三線”為基礎,統籌生態、農業和城鎮空間,優化“一主一副兩極四廊、一帶兩湖兩特三區”的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建設以宿遷中心城區為核心的市域主中心,加強與沭陽市域副中心的市縣聯動,優化提升泗陽、泗洪兩個縣域中心,強化四條發展廊道鏈接,形成市域一體化城鎮發展格局;全面提升生態農業和魅力品質,保護大運河、古黃河、駱馬湖和洪澤湖,美化“一帶兩湖”風光帶。保障以洋河為核心的酒業特色發展片區和以沭陽為核心的花木特色發展片區,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統籌糧食生產、果蔬種植、特色林果,因地制宜保障糧食安全、保障農林特產空間。
3、構建內聯外暢的交通體系
完善多級協同的鐵路網、多向通達的公路網、通江達海的航道網、完善客貨運樞紐體系建設,促進市域交通一體化、立體化發展。提升高等級交通基礎設施覆蓋水平,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實現鐵路客貨運比重進一步提升,水運比例顯著提高。
4、統籌推進公共服務高品質發展
建立“市級—區縣級—街道(鄉鎮)級—社區(村)級”的四級公共服務體系,完善“人口—設施”精準匹配下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促進公共服務設施的共建共享,加快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至2035年各類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90%以上。
歷史文化與風貌塑造
1、完善歷史文化保護格局
夯實保護基礎,構建“兩河、兩鎮、多點”的歷史保護空間,管控大運河和古黃河兩岸城市風貌,挖潛皂河古鎮和洋河古鎮文化價值;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守護宿遷文脈,彰顯文化底蘊。
2、優化疏密有致、組團布局的水美城市形態
通過入城綠楔、清風水廊,建設“一帶兩環、四楔多點”的水美公園基底,立足宿遷城市精致舒朗的現狀,促進中心城區組團發展。提升核心城區,建設樞紐服務組團、湖濱組團、高新制造組團、蘇宿組團、經開組團、運河宿遷港組團和洋河組團等主導功能明確、產城融合的發展組團,塑造生態與城鎮相互融合共生。
3、塑造“河湖田城綠交相輝映”的城市風貌
彰顯中心城區濱湖倚水的本底特色,塑造玉帶穿城、多廊聚心、湖城相映、開敞舒朗的城市風貌。加強“高度、密度、強度”建設管控,突出舒朗有度、精致宜人的空間特質。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
1、建立縱向傳導的規劃約束機制
下級國土空間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要服從總體規劃。《規劃》通過明確約束性指標、管控邊界、管控要求、名錄管理、項目清單等內容,保障在下級規劃中傳導落實。
2、建立橫向協調的規劃銜接機制
強化對交通、水利、生態、市政等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統籌各專項領域的空間需求,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為依托協調矛盾沖突,助力實現每一寸國土空間的精準高效治理和規劃實施監督。
3、完善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機制
實現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督等全過程在線管理,并按照“定期體檢”和“五年一評估”的要求,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將規劃評估結果作為規劃實施監督考核的重要依據。同時,建立健全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制度,發揮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管理的統籌協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