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這里,全國“出圈”!
2022年11月21日10:10 來源:宿遷發布
近日
宿城區耿車鎮大眾村入選
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巡禮視頻展播
變美的環境
變旺的產業
變好的風氣
在視頻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讓這個蘇北鄉村再次全國聞名
大眾村前一次全國聞名是作為“耿車模式”的典型。上世紀80年代,大眾人“因窮思變”,率先探索并輻射形成鄉辦、村辦、戶辦、聯戶辦“四輪齊轉”和民營、集體“雙軌并進”的“耿車模式”。
此后的二三十年里,廢舊物資回收加工成為該村支柱產業。然而,在給大眾人帶來財富的同時,這也讓當地付出沉重的環境代價,以至于“井水不敢喝,種糧不敢吃”。
受夠污染之苦的大眾人,自2015年起,牢固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在對廢舊物資回收加工“徹底禁、禁徹底”的同時,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創成了如今的“全國文明村”。
一條心、一起干
美了環境、變了生活
走進如今的大眾村,滿目青翠、生態宜居,很難想象這里曾是出了名的“垃圾之鄉”。“村里變了樣,很多搬出去的人又搬了回來。”村民夏歡笑著說。
大眾村在耿車鎮最早引進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產業,最多時全村936戶中有740戶從事廢舊物資回收加工。“全村就沒有干凈的地方,完全住不下去。”大眾村黨委書記張坤說,受夠了污染之苦,2015年12月起,大眾村黨委動員全村參與開展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綜合整治。
“黨員干部帶頭整治,我們也下定整治決心。”讓曾經的廢舊物資經營大戶潘興廣欣喜的是,大眾村在全鎮率先完成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綜合整治后,又主動征求村民意見建議,率先啟動生態環境修復工程,建設美麗鄉村。
大眾村突出村容村貌出新、生態環境改善、鄉村特色提煉、配套設施完善,統籌實施雨污管網及道路鋪設、房屋整修改造、綠化提品升級等工程和大眾村鄉情廳、文化禮堂、新時代文明傳習所、圖書室、村民活動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僅2016年和2017年,大眾村黨委帶領村民整治溝渠5條累計20公里、汪塘27個累計9萬平方米,清理違法用地159畝;同時,新栽植各類苗木7.6萬株,新鋪設村組路11公里,完成改廁900余戶,并精心打造了史莊河生態公園等亮點工程。
“夏季七八九月份的時候,黨員干部就在大太陽下帶頭干,清垃圾、搞綠化,褂子、褲子都被汗水浸濕了。”漫步風景如畫的史莊河生態公園,村民史余華感慨,美麗大眾來之不易,“我們倍加珍惜,積極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共建共享美好家園。”
你創業、我保障,
踏上新路、鼓起腰包
“訂單不斷,每天銷售額都有上百萬元,還沒有一分錢賒賬。”與過去經營廢舊物資不同,村民沙莉家轉做家具網上銷售后,環境改善,財富“裂變”,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沙莉家生活的改變只是縮影。“到去年底,全村電子商務交易額已突破20億元,‘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據張坤介紹,直面污染問題,該村持續實施“支部+電商”工程,支持村民創業轉型、鼓起腰包。
在村里全方位支持下,老黨員邱永信開起全村首家網店,每月銷售額很快由3元激增到10萬元,迅速在大眾村掀起“學電腦,開網店”熱潮。“與發動黨員示范創業同步,村里成立網絡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安排大學生村官和網絡技術人員對村民進行網絡創業指導。”張坤說。
為提高商品配送率,大眾村重點集聚物流公司。“我們村現在有圓通、順豐、中通等大小物流公司40多家,輕輕松松‘賣全國’。”如今,村民蔡為偉家具制造規模越做越大,已由廢舊物資經營大戶轉變為網絡創業大戶。
出現同質化競爭、侵權等問題后,大眾村反復調研,接續推進“二次創業”。就家具電商來說,在質優基礎上,實施“材質上板轉實、款式上老轉新、工藝上傳統轉藝術”,并鼓勵“一戶一品”打造品牌。
“在黨委推動下,我們村已經沒人做板式家具了,大都轉做實木家具,更高檔也更能做出特色。”前幾年,在外打拼的村民張勛回到大眾,做起屏風雕刻,進行網上銷售,生意紅紅火火。
作為首批“中國淘寶村”,大眾村現有活躍網店300個,集聚優質家具企業32家。其中,年產值超千萬元的有12家。
除了家具電商之外,大眾村還將花卉種植作為補充產業,推動村莊發展向綠色方向再轉一步。“村里為我爭取到專項獎補資金,建成了多肉植物栽培基地,采取直播等方式銷售。”村民邱雨不僅注冊了家具商標,還經營起多肉植物栽培。
優治理、揚新風,
溫暖他人、凝聚力量
“感謝貴地培養有如此濃厚家國情懷的企業和企業家,請轉達我對該企業的衷心感謝!”去年11月下旬,一封來自湖南省懷化市的感謝信,把大眾村村民楊偉送上“熱搜”。
2021年11月4日,家具電商楊偉在接待顧客時,得知對方購床是給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父親使用,心里肅然起敬,毅然決定免費定制兩張床“只送不賣”,并表示“山河無恙,盛世如老兵所愿,祝老兵健康長壽”,引起全網共鳴。
“楊偉的善舉是一樁偶然事件,但也是我們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結果。”張坤介紹,大眾村這幾年高度重視文明新風培育,常態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兒媳等評選,以典型帶動移風易俗。
大眾村此前也存在人情攀比乃至賭博等陳規陋習。“如今不同,沒有人再賭博,人情也不再是債。”村民邱坤說,定期開展法律宣講、政策解讀和文藝匯演、紅色電影展播等活動。
除此以外,大眾村還深化治理創新,在全市率先試點“為民協商”,堅持“有事好商量”,積極探索“黨委領導、政協搭臺、鄉賢參與”的為民協商機制,形成的“三題六商五到位”工作法(即議題產生源于群眾出題、鄉賢薦題、組織定題,協商工作的組織有定期協商、即時協商、入戶協商、現場協商、線上協商、線下協商,整個協商過程做到法規政策宣傳到位、民意訴求表達到位、決策內容公示到位、實施過程監督到位、協商結果落實到位)在全市推廣應用,變了風氣、攏住人心。
“上次我到村里辦事,正好是下雨天,事情辦完了,車也被淋透了,能不能建個便民停車棚?”“我下班比較晚,每次經過八支渠都漆黑一片,建議在路兩旁安裝路燈……”這些協商議事會上的“槽點”,如今已全部變成民生“亮點”,增加了群眾獲得感,也激發了參與基層建設與治理的熱情。
當前
宿遷正全力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對大眾村發展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設
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們始終把村莊發展‘小邏輯’
放在高質量發展‘大 背景’中把握,
自覺抬高標桿,
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堅持精神物質并重,
一體深化美麗鄉村建設、特色產業培育、文明新風培育,
使大眾村的美麗從外到內,
精塑鄉村振興‘大眾樣板’。”
張坤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