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臺新方案!從13個方面保護傳承宿遷非遺
2022年09月18日10:12 來源:宿遷發布
非物質文化遺產,
不止是民俗、技藝,
更是千百年來人們日常生活的結晶,
蘊藏著對生命與世界的思考。
近日,
宿遷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印發
《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
(以下簡稱《方案》),
為全面系統加強宿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推動宿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實現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
近年來,宿遷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健全完善國家、省、市、縣“四位一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全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項、省級21項、市級112項、縣(區)級344項;現有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21人、市級281人、縣(區)級648人。出臺了《宿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為宿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了基本制度遵循。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建設,認定命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31個,其中,洋河酒廠被命名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示范基地,泗州戲劇團被命名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范基地。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連續七年舉辦宿遷“非遺大集”,該活動已經成為廣受群眾喜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品牌。
《方案》指出,要深入挖掘闡釋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弘揚其當代價值。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依法保護、堅持守正創新工作原則,立足實際,從強化調查記錄、規范項目管理、創新保護傳承、壯大傳承人隊伍、推動整體性保護、建設傳承體驗設施、推動數字賦能、注重理論研究、融入中心工作、深化文旅融合、促進合理利用、推動廣泛傳播、拓寬對外傳播渠道13個方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活力,拓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利用路徑。
《方案》明確了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名錄體系更加完備,保護條件明顯改善,代表性傳承人結構更加合理,保護傳承工作更加規范有序,國家級、省級、市級名錄項目得到有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服務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同感、參與感、獲得感顯著增強。
到2035年,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更加有效,載體進一步拓展,活力進一步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鄉村振興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創造性轉化成果更加豐富、創新性發展局面逐步形成,保護傳承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影響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