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園村地處愛園鎮東北角,北與沭陽縣接壤,東臨淮沭河,淮沭河重要樞紐淮柴閘坐落境內。全村共有村民1221戶,5365人,黨員171名,下轄13個村民小組,耕地4870畝。自公共空間治理以來,洪園村確權集體土地204.58畝,淮柴河河道委托管理194.54畝,回收集體資產23530㎡,追繳土地管理服務費2.8萬元,上半年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38.1萬元。
1.多方聯動,深入排查摸清底數。 深入開展“聽群眾說、向群眾講、帶群眾干、讓群眾享”主題活動,引導群眾樹立公共意識,發揮主體作用。利用廣播、公示欄、宣傳車深入宣傳發動,發放宣傳單1200份,走訪摸底、征集有效線索120余條。強化村干部業務培訓,對治理范圍、相關政策法規等逐一培訓,明確治理方向、工作方法,穩步有序開展治理工作。對集體土地、集體水面灘涂、四荒邊角地、土地流轉溢出等土地樹立公共空間回收警示牌,大力度排查并登記造冊。
2.黨員帶頭,穩妥回收不留隱患。 針對部分群眾認為侵犯了他們的“利益”而不積極配合問題,洪園村將村干部包掛到戶,引導群眾算清“經濟賬、政治賬、文化賬、社會賬、生態賬”等五筆賬,通過面對面做工作,講道理、講法律,讓群眾支持公共空間治理,參與公共空間治理過程、享受公共空間治理成果。發揮全村黨員帶頭示范作用,召開黨員大會,黨員干部公開承諾,帶頭讓出侵占資源,做好群眾表率,帶動廣大群眾自發地參與治理工作,其中老黨員孫玉科、周玉美、季長路等20余人帶頭退出十九斗大堆56畝,主動拆除違章建筑600㎡,并勸說涉及群眾32人,共退出集體土地150畝。
3.全面整合,盤活資源實現增收。 收回資源,盤活受益是根本。對低效利用的集體土地進行盤整,其中整理河灘地277畝,回收被私人占用集體土地35.28畝,集體資產4處,共計23530㎡。通過江蘇省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公開發包土地共計154畝,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12.6萬元。下一步將對農房改善騰退宅基地110畝進行項目招引,預計從2020年起,每年可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25.3萬元。
洪園村從三個方面入手,讓公共資產真正姓“公”。抓住關鍵少數,深入宣傳,爭取群眾支持,切實把公共空間精準“騰出來”有效“用起來”,實現壯大集體經濟收入,彰顯了村黨支部戰斗力和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下一步,洪園村在現有工作基礎上系統推進,做到長效“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