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宿遷24小時 / 正文

        《宿城區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2019-2021)行動計劃》公布!

        2019年09月29日10:22   來源:微博宿遷

        宿城區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2019—2021)行動計劃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和《宿遷市中心城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2019-2021)行動計劃》(宿政發〔2019〕65號)文件要求,結合宿城區實際,制定本計劃。

          一、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以提升教育質量為核心任務,以規范辦學行為為突破口,以推進課程與教學改革為載體,推動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質量監測與綜合評價制度改革,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基本原則

          1.系統設計原則。整體規劃育人各個環節,整合利用各種資源,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

          2.問題導向原則。聚焦素質教育的關鍵領域、主要環節和熱點問題,針對制約素質教育推進的體制機制障礙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攻關,重點突破。

          3.改革創新原則。注重政策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主動適應新時期義務教育發展的新要求,積極開拓視野,創新教育模式,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

          4.務求實效原則。優化管理機制,強化督管功能,把工作的重心由制度的創新轉移到落實反饋上來。

          (三)工作目標

          經過三年努力,基本形成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主要任務

          (一)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1.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以江蘇省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為抓手,創新育人模式,搭建育人平臺,構建德育課堂新范式,讓項目服務學生、服務教師和服務學校的發展。(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2.把提升學生的智育水平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建立以國家中小學課程為主的區級“學科發展示范中心(基地)”,在課程教學改革、學科育人成效和教學質量提高等方面有較強的引領作用。大力推動農村學校“一校一品”建設,引導教師深入理解學科特點、知識結構、思想方法,上好每一堂課,著力培養學生認知能力,促進思維發展,激發創新意識,確保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業質量標準。(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3.加強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嚴格執行學生體質健康合格標準,開齊開足體育課,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定期舉辦學生運動會或體育節。結合地方文化設立藝術特色課程,幫助每位學生學會1至2項藝術技能,開展學生藝術素養測評。加強學生生活實踐、勞動技術和職業體驗教育,積極開展校外勞動實踐和社區志愿服務。圍繞藝術類、體育類、科技類等特色學校建設,每校重點打造1-2個特色項目,申請市、區財政給予項目資金支持。加強中小學社團建設,學生參與社團活動比例不低于80%。(責任單位:區教育局、區文廣旅局、區財政局)

          (二)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4.推進標準化辦學。加快實施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改擴建和新建規劃,確保足夠的學位供給。合理規劃村小和教學點布局,實施鄉村教學點溫馨提品工程;新建中小學校全部通過引進優質資源、集團化辦學等方式辦學,納入優質培育校考核體系,實現建成一所、創優一所。嚴格按照招生計劃數和標準班額招生,2019年消除超大班額學校,2020年基本消除義務教育學校56人以上大班額現象。(責任單位:區教育局、區發改局、區住建局、區財政局)

          5.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按照省市教育現代化要求,開展智慧校園創建工作,提升“寬帶網絡校校通” “優質資源班班通” “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水平,學校關鍵區域監控接入“宿遷校園安全視頻監管平臺”,2020年全區學校“智慧校園”比例達到60%以上,2021年公辦學校“三通兩平臺”覆蓋率達到省教育現代化監測標準。(責任單位:區教育局、區工信局、區財政局、公安分局)

          6.加快優質教育資源集聚。區財政安排合作辦學專項經費,用于支持教育資源引進和本地集團化辦學。按照“提質增量,強弱聯盟,外引內聯”的工作思路,不斷探索創新辦學體制機制,以市實小、南師附中宿遷分校、市實驗學校等區域內名校為龍頭,堅持規模與效益并舉、優質和特色并行,更大力度提質量、優配置、強隊伍、促改革,加快從“名校集團化”走向“集團化名校”,到2021年實現區學校集團化辦學全覆蓋。(責任單位:區教育局、區委編辦、區人社局、區財政局)

          (三)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7.加強課程與項目的開發與研究。學校要努力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開展特色課程與優質校本課程的評選活動,在系統總結與提升的基礎上向全區進行推介。積極參加江蘇省特色項目、課程基地、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的申報與評選工作,對于評選上的項目給予相應的區級配比經費,努力形成有影響力的新成果。(責任單位:區教育局、區財政局)

          8.加強教育教學研究,打造優質教育教學研究隊伍。按學段配齊配強專職教研員,教研員崗位可采取選調、人才引進等方式選聘。建立市、區級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庫,以名家教學思想為指導,開展高質量課堂研究與建構,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高質量課堂教學模式。開展學科競賽、優課展示、成果匯報等活動,通過教學研討,推廣優秀科研教研成果。(責任單位:區教育局、區委編辦、區人社局、區財政局)

          (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9.培育優質教師團隊。建立健全目標明確、層次清晰、架構合理、分工細致的教師、班主任、校長培養培訓體系。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增強崗位吸引力,由區財政安排專項經費,班主任津貼標準提高至每月小學500元、初中600元、高中(含中職)700元,寄宿制學校在此基礎上分別再提高100元,學校對實績突出的優秀班主任可給予獎勵。實施“666”教師培訓工程,三年內開展教師普及培訓6000人次、骨干培訓600人次、高端培訓60人次以上。結合省、市優秀教師評選工作,定期開展區內優秀青年教師、區學科帶頭人評比工作,并推薦優秀教師參加更高層次的評比,通過培養名教師,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責任單位:區教育局、區人社局、區財政局)

          10.實施中小學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成立區教學教研協同中心,扎實推進“思想理論”“學科教研”“區域聯盟”三個教科研陣地建設,每年開展20個微型課題、10大教科研項目、10項精品課題的評比活動。中小學一級及以下的教師,必須主持(或參與)參與1項校級或以上課題研究;中小學高級教師,必須主持(或參與)1項區級或以上課題研究,提高全體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育科研能力。(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11.設立“名校長工作室” “名教師工作室” “名班主任工作室”(以下簡稱“三名”工作室)。在全區范圍內遴選一批理論水平較高、教學能力突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中小學校長、班主任和學科教師,領銜建設面向全區中小學的“三名”工作室,每個工作室給予5萬元科研經費支持。每年遴選校長進行高級研修,選派校長進行境外培訓。選派名教師、名班主任參加國培計劃、境外培訓等。(責任單位:區教育局、區財政局、區人社局)

          12.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按照有編即補、退補相當原則,每年公開招聘中小學在編教師。招聘一批音體美專兼職教師,進一步優化師資學科結構。適時啟動備案制教師招聘,發揮備案制教師在彌補教師編制不足方面的積極作用。對“雙一流”建設高校優秀畢業生、師范生培養院校優秀師范畢業生,其他院校碩士以上優秀畢業生以及緊缺急需學科的招聘教師,可以簡化招聘流程,采取直接面試、考察方式招錄。實行義務教育教師“區管校聘”制度,推動教師、校長合理有序流動,確保區內每年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交流人數占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不低于15%。(責任單位:區教育局、區委編辦、區人社局、區財政局)

          (五)建立健全教育教學質量激勵與綜合評價機制

          13.完善待遇激勵機制。建立教學質量表彰激勵制度,每年對教育教學工作中成績優異的學校和集體進行獎勵,同時將教學質量作為考評學校工作和校長績效的重要指標。定期開展感動宿城教育十佳人物、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區優秀班主任、區“園丁獎”等評選。強化激勵保障,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每年給予3萬元政府崗位津貼,省特級教師、省教學名師、中小學正高級教師每年給予2.4萬元政府崗位津貼,市名教師(含市特級教師、職教名師)、名校長每年給予1.8萬元政府崗位津貼,所需經費由區級財政統籌安排。優化職稱評聘機制,適當提高中小學高級和中級教師崗位比例,取消教科研訓部門職稱比例限制,增核鄉村學校職稱崗位,打通中級和初級教師崗位比例。(責任單位:區教育局、區委編辦、區財政局、區人社局)

          14.健全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制度和質量監測評價體系。制定明確的質量指標體系和監測評價體系,建立教學質量監測和預警通報制度。積極參與省、市級教育質量監測,做好質量監測反饋工作,引導學校正視問題,努力改進工作,完善教育教學行為。(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三、組織保障

          (一)強化各級責任。建立健全高質量發展領導體制、管理機制和問責機制,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各鄉鎮街道要主動承擔支持教育發展責任,加大對教育發展的幫扶力度,提高義務教育管理水平和政策執行能力。

          (二)建立多方參與機制。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單位、各部門要加強協作、共同推進。支持和鼓勵學校聘用社會專業人士擔任兼職教師或來校掛職,鼓勵專家學者到校進行專業支持;學校要建立健全家長委員會制度,加強家長學校建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三)健全投入保障機制。逐步加大義務教育階段的經費投入,提高免費義務教育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財政資金投入優先保障教育,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設立區級專項資金,加大區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的項目資金投入,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

          (四)完善督導評估機制。加強教育督導機構及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督政、督學和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推動教育督導部門建立健全素質教育督導評估機制,將推進素質教育作為督學責任區制度的重要督導檢查內容。

        總共: 1頁   
        作者:小編

        西楚網新媒體矩陣

        • 頭條號
        • 鳳凰號
        • 百家號
        • 企鵝號
        • 網易號
        • 大魚號
        • 搜狐號
        • 一點資訊
        • 快傳號

        南京厚建軟件 LivCMS 內容管理系統http://www.hogesoft.com 授權用戶:http://www.www-822834.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全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舌头伸进去里面吃小豆豆| 日本暖暖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播放| 内射毛片内射国产夫妻| 老板在办公室里揉护士的胸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大片天天看片| 国产精品一在线观看| 2021天天干| 成人免费的性色视频|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7777|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电影| 欧美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网| 波多野结衣护士|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男人扒开女人下面狂躁动漫版| 免费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妇乱子伦视频免费|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 美女隐私尿口视频网站| 国产一级不卡毛片| 色青青草原桃花久久综合|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在线|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视频|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