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臺山原住民榮譽卡陸續開始發放,得到了三臺山原住民的一致好評和擁護。
宿遷三臺山前身是嶂山,新中國成立前,因其富含高品質的硅砂,上個世紀20年代民族實業家張謇在宿遷投資建設全國第一家玻璃生產企業,并大規模開采石英砂,導致礦坑密布,水土流失嚴重,森林群落不穩定,基礎設施建設緩慢,一直是貧困落后地區。新中國成立后,1958年成立國有嶂山林場,通過植樹造林來修復生態環境,2011年更名為三臺山省級森林公園。但是僅靠單純的種植和養護樹林傳統的國有林場經營模式,不僅經濟效益較低,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且不能改變當地貧困落后的面貌,社會效益甚微。
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踐行“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兩山理論”,2014年市委市政府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啟動三臺山擴面提質工程,推進三臺山生態修復。在工程啟動之初面臨著大量原住民的征地拆遷,拆遷工作可謂天下第一難,但當地百姓聽說征地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建設更加美麗的家園,他們義無反顧、毫無怨言的全力支持政府工作,近2000戶全部搬遷完畢,讓三臺山生態修復工程得以順利進行。僅用了100天時間就完成了主體建設,2015年5月1日對外試開園,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當年創下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6年成功創建為國家森林公園,之后又先后獲得全國優選旅游項目、江蘇省首批風情小鎮、江蘇省十大新景區等三十多項榮譽,一舉成為宿遷市旅游龍頭招牌,對外重要接待窗口。
三臺山取得的成績都離不開當年原住民的鼎力支持和配合,為了進一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市委市政府惠民富民的要求,對三臺山原住民表示感謝和慰問,三臺山特為因征地搬遷而為三臺山做出特殊貢獻的原住民辦理了“三臺山原住民榮譽卡”,憑次卡可以終身免費游覽景區,讓原住民能夠經常回原住地走一走,看一看,去感受家園的變化,去感受生態大自然的變化。
除此榮譽特權以外,市委市政府還為原住民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一是使2000余戶原住民入住新的安置小區,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二是園區內提供管理、保安、保潔、養護等工作崗位1000余個,解決了原住民就業問題,實現人均年增收超2萬元;部分村居集體通過土地流轉、組建勞務隊伍等方式,集體收入增長50%以上。三是帶動區域基礎設施投入,極大改善周邊區域交通環境、水環境,區域面貌和管理水平實現從農村向城市質的飛躍,周邊飯店、住宿、商品買賣等商業經營品類呈爆發式增長,有力拉動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