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900309億元,同比增長6.6%,實現預期目標。城市GDP方面:截至1月28日,全國城市去年經濟運行數據多已公布,根據信息匯總,2018中國城市GDP(經濟總量)百強排名如下:
四大經濟強省方面:
廣東21個省轄市中10個進入百強;
江蘇13個省轄市全部進入百強,是唯一所有省轄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
山東16個省轄市中15個進入百強,數量居全國各省首位;
浙江11個省轄市中8個進入百強。
詳細排名:
1.上海32679億元,同比增長6.6%(人口:2418萬)
2.北京30320億元,同比增長6.6%(人口:2171萬)
3.深圳(廣東1)24691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1253萬)
4.廣州(廣東2)23000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1450萬)
5.重慶20363億元,同比增長6%(人口:3372萬)
6.天津18809億元,同比增長3.6%(人口:1557萬)
7.蘇州(江蘇1)18597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1068萬)
8.成都(四川1)15342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605萬)
9.武漢(湖北1)14847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112萬)
10.杭州(浙江1)13500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949萬)
區間分析: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和開放前沿,近年來得益于粵港澳大灣區和深港合作新平臺建設,快速發展勢頭還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經濟總量未來有望躍居中國城市首位;蘇州聚焦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打造經典文化旅游品牌,加強生態環境與美麗鄉村建設,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邁出新步伐,發展質量和效益都穩步提高。
11.南京(江蘇2)1282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50萬)
12.青島(山東1)12561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929萬)
13.長沙(湖南1)11527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800萬)
14.無錫(江蘇3)11438億元,同比增長7.4%(人口:655萬)
15.寧波(浙江2)10745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801萬)
16.佛山(廣東3)10550億元,同比增長6%(人口:846萬)
17.鄭州(河南1)1020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012萬)
18.濟南(山東2)8862億元,同比增長7.4%(人口:870萬)
注:此處濟南GDP及人口數據包含原萊蕪市,
不含萊蕪區、鋼城區的2018原濟南市GDP為7856億元,人口730萬
19.泉州(福建1)8467億元,同比增長8.9%(人口:865萬)
20.南通(江蘇4)8427億元,同比增長7.2%(人口:731萬)
區間分析:南京近年來在提升省會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方面成效顯著,高標準建設創新名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高度和競爭力,經濟維持較高增速;濟南過去兩年大力治堵,使發展有所提速。但相較全市剩余問題道路總數而言修路進度仍顯緩慢,貫穿城區東西的旅游路至劉長山路延長線交通大動脈仍存在斷頭與瓶頸路段,城市大動脈能否盡快實現全線貫通從而盤活南部城區考驗著濟南加快發展的決心與魄力。
21.西安(陜西1)8349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1255萬)
22.東莞(廣東4)830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832萬)
23.煙臺(山東3)8006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706萬)
24.福州(福建2)7856億元,同比增長8.6%(人口:766萬)
25.大連(遼寧1)7825億元,同比增長7.1%(人口:702萬)
26.合肥(安徽1)7822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803萬)
27.唐山(河北1)7159億元,同比增長7.2%(人口:1024萬)
28.長春(吉林1)7085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749萬)
29.常州(江蘇5)7050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520萬)
30.哈爾濱(黑龍江1)7002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1093萬)
區間分析:福州與泉州同為兩岸交流的重要承載區,隨著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的塵埃落定,更多藍營執政縣市有望加強與大陸特別是福建的經濟聯系,閩臺交流將進一步深化,為兩市注入更多發展活力。合肥過去幾年承接江浙滬產業轉移,加之聚集全省優質資源,保持多年高速發展,隨著這些發展紅利逐漸耗盡,經濟增速也有所減緩。
31.石家莊(河北2)6963億元,同比增長7.2%(人口:1078萬)
32.濰坊(山東4)6805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936萬)
33.徐州(江蘇6)6755億元,同比增長6%(人口:892萬)
34.沈陽(遼寧2)6350億元,同比增長5%(人口:829萬)
35.溫州(浙江3)6006億元,同比增長8%(919萬)
36.鹽城(江蘇7)5487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724萬)
37.揚州(江蘇8)5466億元,同比增長7.9%(人口:500萬)
38.紹興(浙江4)5416億元,同比增長6%(人口:501萬)
39.昆明(云南1)5350億元,同比增長10%(人口:726萬)
40.淄博(山東5)5292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470萬)
區間分析:石家莊擁有較大人口基數和省會城市優勢,近年來一直保持較快發展勢頭,經濟活力逐漸提升,未來有望超越唐山,成為河北第一經濟大市;沈陽近年來經濟增長緩慢,但依然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而且沈陽的科教文衛等方面都比較發達,制造業實力雄厚,擁有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交通建設,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41.南昌(江西1)5274億元,同比增長8.8%(人口:546萬)
42.泰州(江蘇9)5107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508萬)
43.濟寧(山東6)4930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835萬)
44.臺州(浙江5)4874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611萬)
45.嘉興(浙江6)4871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455萬)
46.廈門(福建3)4791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401萬)
47.臨沂(山東7)475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1150萬)
48.洛陽(河南2)4640億元,同比增長7.9%(人口:700萬)
49.東營(山東8)4507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209萬)
50.南寧(廣西1)448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756萬)
區間分析:去年臨沂大力推進“雙招雙引”,深化政銀企合作,落實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實現了經濟發展穩中有進、進中向優。洛陽與西安同為我國著名的古都,但經濟發展遠不如西安,也不如省內新星鄭州,重現昔日輝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51.襄陽(湖北2)4309億元,同比增長7.8%(人口:550萬)
52.惠州(廣東5)4150億元,同比增長6.6%(人口:481萬)
53.金華(浙江7)4127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545萬)
54.宜昌(湖北3)4064億元,同比增長7.7%(人口:432萬)
55.鎮江(江蘇10)4050億元,同比增長3%(人口:319萬)
56.威海(山東9)3949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282萬)
57.滄州(河北3)3944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778萬)
58.漳州(福建4)3941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514萬)
59.太原(山西1)3884億元,同比增長9.2%(人口:438萬)
60.榆林(陜西2)3848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340萬)
區間分析:鎮江去年受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滑等因素影響以及發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社會消費品零售與經濟成長等重要指標都出現乏力景象,預計未來幾年仍存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貴陽經濟已連續超過十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而旅游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市容市貌的提升,這給GDP較高但城市面貌臟亂差特別是細節品質不佳的城市以深刻啟示。
61.邯鄲(河北4)3846億元,同比增長6.4%(人口:949萬)
62.貴陽(貴州1)3800億元,同比增長10%(人口:486萬)
63.鄂爾多斯(內蒙古1)3763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201萬)
64.中山(廣東6)3759億元,同比增長7.4%(人口:356萬)
65.泰安(山東10)3721億元,同比增長6.8%(人口:563萬)
66.包頭(內蒙古2)3660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288萬)
67.淮安(江蘇11)3601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564萬)
68.岳陽(湖南2)3489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573萬)
69.常德(湖南3)340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585)
70.保定(河北5)3396億元,同比增長6.8%(人口:1046萬)
區間分析:邯鄲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名勝古跡眾多,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有效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隨著雄安新區大規模建設啟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步伐加快,高端資源要素加快涌入,重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工程開建,大量投資將在保定落地,保定的交通條件、生態環境將明顯改善,區位優勢、戰略地位將更加凸顯。
71.德州(山東11)3380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562萬)
72.聊城(山東12)3348億元,同比增長6.2%(人口:605萬)
73.衡陽(湖南4)3288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734萬)
74.蕪湖(安徽2)3279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370萬)
75.菏澤(山東13)3202億元,同比增長8.8%(人口:843萬)
76.廊坊(河北6)3194億元,同比增長6.8%(人口:450萬)
77.烏魯木齊(新疆1)3184億元,同比增長8.7%(人口:352萬)
78.南陽(河南3)3176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1011萬)
79.茂名(廣東7)3110億元,同比增長6%(人口:747萬)
80.遵義(貴州2)3100億元,同比增長10%(人口:802萬)
區間分析:衡陽是湘南地區的交通樞紐之一,也是重要的工業城市,被定位為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全國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多年保持較快經濟增速;南陽作為人口大市,近年來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踐行新發展理念,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81.湛江(廣東8)3012億元,同比增長6%(人口:830萬)
82.吉林(吉林2)2989億元,同比增長7.2%(人口:441萬)
83.珠海(廣東9)2966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77萬)
84.江門(廣東10)2900億元,同比增長7.8%(人口:448萬)
85.柳州(廣西2)3083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400萬).
86.許昌(河南4)2835億元,同比增長7.1%(人口:431萬)
87.贛州(江西2)2831億元,同比增長8.9%(人口:974萬)
88.大慶(黑龍江2)2800億元,同比增長3.5%(人口:293萬)
89.濱州(山東14)2787億元,同比增長6.3%(人口:391萬)
90.株洲(湖南5)2781億元,同比增長7.8%(人口:402萬)
區間分析:珠海近年來經濟增速明顯加快,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及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的批復,都將有效助力珠海的發展建設;贛州地處粵閩湘贛四省交界,區位優勢明顯,隨著城市化進程提速和十字形高鐵樞紐的形成,未來幾年贛州仍有望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91.連云港(江蘇12)2771億元,同比增長7.2%(人口:452萬)
92.宿遷(江蘇13)2750億元,同比增長7.3%(人口:491萬)
93.湖州(浙江8)2719億元,同比增長8.1%(人口:300萬)
94.九江(江西3)270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487萬)
95.周口(河南5)2687億元,同比增長7.4%(人口:880萬)
96.蘭州(甘肅1)2582億元,同比增長5.2%(人口:401萬)
97.新鄉(河南6)2526億元,同比增長7.1%(人口:614萬)
98.呼和浩特(內蒙古3)2508億元,同比增長3%(人口:311萬)
99.郴州(湖南6)2427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473萬)
100.棗莊(山東15)2402億元,同比增長4.3%(人口:392萬)
區間分析:去年新鄉經濟在平穩運行中實現了三次產業結構的優化與提升,工業經濟實現較快增長,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棗莊是工業城市向旅游城市轉型的典范,成功打造了臺兒莊古城、活著的運河、微山湖紅荷濕地等世界級旅游品牌,如今已成為一座交通便利、風景優美的國際旅游名城,發展質量顯著提高。
具體排名
2018年中國大陸31省市GDP排名
2018年中國城市前100強
(含經濟特區、省會、計劃單列城市等)
你所在的家鄉進入排名了嗎?
你所在的省份又有多少城市上榜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