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
        • 熱點
        • 網視
        • 綜合
        • 政務
        • 時政
        • 社會
        • 縣區
        • 鳴宿
        • 金融
        • 房產
        • 教育
        • 健康
        • 汽車
        首頁 / 大頭條 / 正文

        神州答卷丨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

        2025年01月23日10:01   來源:新華網

        0

          長征時期,紅軍在貴州活動時間最長、活動范圍最廣,召開了黨的歷史上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創下了強渡烏江、激戰婁山關、四渡赤水等經典戰例,足跡遍及貴州9個市(州)。

          這是貴州遵義會議會址(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進入新時代,貴州賡續“轉折之志”、傳承弘揚遵義會議精神,按照“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的要求,從“洼地”中奮起、于挑戰中開拓,奮力后發趕超,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闖”出新路子

          黔北要塞婁山關,距遵義城區約50公里,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關上千峰萬仞、重巒疊峰、峭壁絕立、地勢險要,1935年,紅軍曾在此兩次與敵軍激戰,取得了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紅軍占領婁山關后,毛澤東即興填詞《憶秦娥·婁山關》,豪邁抒懷。

          位于遵義市的婁山關(2025年1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今上婁山關,頂峰處依稀可見布有彈痕的戰壕和掩體,穿行于險峰夾峙間的關隘古道,已被拓寬為平整的柏油路。昔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關要塞,正成為革命老區遵義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通道。

          在貴州婁山關經濟開發區遵義雙盛電氣系統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作業,他們生產的汽車及工程機械線束將銷往重慶、四川等地。

          作為黔渝合作示范園區,貴州婁山關經濟開發區建立之初,就以打造黔北、渝南電子信息產業配套基地為發展目標,招引了不少與重慶產業配套銜接緊密的企業。

          突破交通等基礎設施瓶頸,闖出發展新路子,婁山關的變遷是近年來貴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典型案例。

          貴州、云南交界處的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2023年8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作為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省現已建成1600余公里高速鐵路、9000余公里高速公路,在群山萬壑間架起“高速平原”,實現了貴州與外界的快捷聯通。

          日益完善的交通網絡,拓展了貴州發展空間——向東沿滬昆線連接長江經濟帶,往東南沿貴廣線連接泛珠三角經濟圈;向北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向西可連通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對接中巴經濟走廊;向西南連接東南亞各國,對接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

          這是位于遵義市正安縣的吉他產業園(2025年1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如今,全球每7把吉他,就有1把產自貴州正安縣;全球每10個羽毛球,就有1個來自貴州錦屏縣;全國每25只打火機,就有1只出自貴州羅甸縣……

          2024年10月,55輛“貴州造”新能源客車分兩批次經由中老鐵路直抵萬象,這是貴州本土生產的新能源客車首次出口老撾;同年11月,貴州與四川、重慶同步開啟動力型鋰電池鐵路安全運輸試點全國首發;未來,貴州生產的動力型鋰電池有望通過貴陽國際陸港“搭乘”中歐班列出口歐洲等地……

          裝載“貴州造”新能源客車的出口專列停靠在貴陽國際陸港都拉營站(2024年10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新路子”不只是“向外拓展”,還有“對內挖潛”。

          “黔中無閑石,貴地多寶藏”。經過漫長而復雜的地質演化,貴州孕育了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在黔貴大地126萬座大山下,已發現礦產137種,其中49種資源儲量位居全國前十,居前三的就有20種。但過去因發展理念落后、產業結構單一、生產方式粗放,貴州曾經長期“坐著金山過窮日子”,深陷“富饒的貧困”。

          近年來,貴州省立足資源優勢,大力推進“富礦精開”,堅持精確探礦、精準配礦、精細開礦、精深用礦,推動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價值鏈向高端躍升、創新鏈向前沿聚焦,努力開拓依托能礦優勢、壯大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新路,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工業經濟充分展示了快速發展的活力和潛力。”貴州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王朝暉介紹,貴州省加快建設“六大產業基地”,強力推進“富礦精開”,工業對穩增長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成為經濟發展的“頂梁柱”。2024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工業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6.7%。

          夕陽下的貴州六安高速公路花江峽谷大橋(1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2025年首個工作日,貴州召開全省抓產業抓項目抓招商推進會,提出把“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大抓招商”作為推動今年經濟工作的“頭號工程”,作為全方位擴大需求的主抓手、搶抓機遇的主載體。

          幾天后的1月6日,總投資超700億元的貴州畢節磷煤化工一體化項目一期工程開工,投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1200億元以上,帶動就業14000人以上。

          “賽”出新局面

          這是1月4日在“村超村晚”活動現場拍攝的煙花秀。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激烈的比賽、豐富的美食、歡樂的歌舞、璀璨的煙花、如花的笑臉……今天,這片紅軍戰斗過的熱土,正用“村BA”“村超”的“村賽”新名片,讓世界看到中國鄉村的繁榮景象,看到貴州鄉村發展的新形態、新路徑。

          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剩余9個貧困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是中國最后摘帽的9個貧困縣。“村超”發源地榕江正是9縣之一。

          2023年以來,“村超”持續火爆出圈,在樂子中找路子,發展路子富日子。“村超”舉辦地貴州省榕江縣用智慧和汗水摸索出獨具特色的農文體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全縣僅2024年就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超百億元。

          榕江的巨變是貴州農村地區發展的一個縮影。

          這是2023年3月27日拍攝的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總決賽比賽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翻閱歷史,貧窮曾一直是貴州沉重的標簽。與全國其他地方相比,貴州曾經有“三最”: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最大。

          進入新時代,貴州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以百折不撓的堅毅攻克一個個貧困堡壘,幫助923萬人脫貧、192萬人搬出大山,減貧人數、易地扶貧搬遷人數均為全國之最。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

          農民人均收入增速持續高于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速,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肉牛、茶葉、辣椒3個千億級產業和竹、油茶、刺梨、天麻、紅托竹蓀5個百億級產業加快發展;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車輛行駛在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的農村公路上(2024年6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遵義花茂村依托紅色文化辦農家樂,傳統的土陶手藝也有了用武之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過2.7萬元;畢節化屋村把少數民族文化、鄉村特色產業等融入鄉村旅游,“旅游飯”越吃越香……

          行走在昔日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各地正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勁頭,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賽道”上“比學趕超”,努力描繪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錦繡畫卷。

          “算”出新動能

          觀眾跟著馬燈、紅旗踏上“偉大征程”,沉浸式感受“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革命歷史事件,用雙腳丈量“爬雪山過草地”等場景,親手托起“勝利會師的紅旗”……

          這是記者近日在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看到的場景,AI虛擬交互、全息影像、虛擬現實、三維聲場等酷炫數字技術與厚重紅色文化的深度融合,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紅色文化的震撼教育。

          2023年10月22日,觀眾在“紅飄帶”數字體驗館內觀看體驗長征故事。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梳理關于貴州的新聞,“大數據”“數字經濟”“算力”絕對能算“高頻詞”。近年來,貴州著力“占先機”、奮力“搶新機”,持續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數字產業化方面,于2015年掛牌運營的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是全國首家大數據交易所,已累計匯聚數據商超900家,數據中介290家,上架產品超2600個,交易總額超過70億元。

          在產業數字化方面,貴州答好“算”“數”題,賦能千行百業,通過實施“萬企融合”行動,帶動3萬多家企業上“云”、用“云”。

          這是位于貴安新區的華為云數據中心(云上屯)(無人機照片,2024年8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1月14日,世界經濟論壇公布2025年度首批“燈塔工廠”名單,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選。近年來,該公司實施了40多種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解決方案,包括人工智能設計、高級數據分析、柔性自動化等,使產品質量缺陷減少了57%,勞動生產率提高了68%,庫存水平降低了34%。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算力則是釋放這一關鍵生產要素的生產力。

          這是位于貴安新區的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無人機照片,2024年8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在政策引領、技術迭代、市場需求等共同推動下,貴州不斷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吸引眾多互聯網頭部公司入駐,在建、投運重點數據中心達到48個,成為中國南方數據中心示范基地、全球重要的數據存儲基地。

          近兩年,貴州又搶抓人工智能大模型爆發式發展的“風口”,推動數據中心由單純“存儲中心”向“存算一體”轉變,加快培育以智能算力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創新推出算力劵、跨區域算力調度、數據要素開發等,實現了算力可調度、可編排、可交易,算力價值持續釋放。

          工作人員在貴安超算中心數據機房內工作(2024年8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在貴安新區超級計算中心,排列整齊的機柜里,700多臺服務器指示燈交替閃爍,晝夜不停地進行著高速海量運算。“依托超算中心,公司已經參與了《長津湖》《流浪地球》等上百部影視作品的后期制作。”貴安新區科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綜合部部長彭本黔說。

          通過大力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貴州計算力、存儲力、運載力明顯提升,算力規模突破55EFLOPS,智算比例超過90%,成為全國算力資源最集中的地區之一。預計2025年貴州算力規模將突破150EFLOPS。

          “護”出新綠意

          烏江,貴州人的“母親河”,也是一條“英雄河”。1935年1月初,紅軍在江界河、茶山關和回龍場等渡口,準備砍竹子、扎竹筏,強渡烏江。因時間緊迫,大家見竹子就砍,卻被一位當過篾匠的紅軍戰士攔住了——

          “砍竹子要先分清公竹母竹,幾根母竹之間要留下一根公竹,要是砍光了母竹或公竹,一籠竹子就全死了”“要砍老的,留嫩的,都砍光了,寨子里的人編個背簍都沒有竹子用”……

          這是遵義市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一景(2021年6月13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這個故事在當地流傳至今,其蘊含的生態觀、發展觀代代相傳、歷久彌新,“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生動故事不斷在黔山秀水間上演。

          “舊說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優良的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

          烏江是貴州境內的第一大河、長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卻一度因水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被當地一些群眾稱為“污江”。近年來,貴州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出系列治污組合拳,舉全省之力提升烏江生態治理能力,烏江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地處烏江源頭水域的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風光(2023年5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作為中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貴州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增添綠色發展動能、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模式方面進行了大量實踐。

          出臺全國第一部生態環境保護省級地方性法規,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對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取消GDP考核,構建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全省構建起保護綠水青山的“四梁八柱”,“護綠”體系日漸完善、“增綠”機制日趨系統、“變現”鏈條日漸成熟。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貴州省兩會上獲悉,2024年,貴州省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省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99.1%,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生態優勢持續鞏固。

          在厚植綠色家底的同時,貴州以產業化利用、市場化交易、價值化補償為重點,拓寬“兩山”轉化路徑,不斷將生態環境“高顏值”轉化為經濟發展“高產值”。

          位于貴州遵義仁懷市的四渡赤水之茅臺渡口(2025年1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在因紅軍四渡赤水而聞名遐邇的赤水河畔,貴州茅臺深入實施“增水、提氣、保土、護微、生態系統平衡”五大專項工程,持續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赤水市圍繞130多萬畝竹林做“綠色文章”,竹產業年綜合產值超過70億元;梵凈山下的銅仁市江口縣崛起“世界抹茶超級工廠”,擁有全球最大的抹茶單體車間,產品覆蓋國內30多個城市和4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量全國第一、全球第二……

          在當年紅軍開展烏蒙山回旋戰的畢節市,“以碳代賠”生態損失補償機制初見成效,風力、光伏、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產業加快發展,林下經濟、鄉村旅游發展勢頭良好。

          這是2024年12月16日在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黑頸鶴。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在提升生態系統質量上出新績、在污染防治攻堅上出新績、在綠色低碳轉型上出新績、在拓寬‘兩山’轉化路徑上出新績、在創新綠色制度上出新績、在弘揚生態文化上出新績。”貴州將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加快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奮力在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走前列作示范。

          烏蒙磅礴,赤水奔涌。站在新起點、展望新征程,黔貴兒女正豪情滿懷,銳意改革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新篇章。

        總共: 1頁   
        作者:楊三軍、潘德鑫

        西楚網新媒體矩陣

        • 頭條號
        • 鳳凰號
        • 百家號
        • 企鵝號
        • 網易號
        • 大魚號
        • 搜狐號
        • 一點資訊
        • 快傳號

        南京厚建軟件 LivCMS 內容管理系統http://www.hogesoft.com 授權用戶:http://www.www-822834.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成年人在线看片| 成人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免费看|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无码国产色欲xxxx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风间由美100部合集| 外国女性用一对父子精液生子引争议 | 野花视频www高清| 女大学生的沙龙室| 乱中年女人伦av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a毛看片免费观看视频| 日本三级带日本三级带黄首页|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 freeⅹxx69性欧美按摩| 日本簧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试看120秒做暖暖免费体验区|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 www亚洲成人| 日本三浦理惠子中文字幕| 乱子伦农村xxxx视频| 欧美69xxxxx另类|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四虎永久精品免费网址大全| 国产香蕉精品视频| 在线免费国产视频| 三年片在线影院|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