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荔枝網評:穩住“進”勢,拼出全年“滿堂彩”
2023年11月21日17:14 來源:荔枝新聞
年最后一程,經濟關鍵詞成為人們熱議的高頻詞。一年來走過的“波浪形”經濟軌跡,表達著中國經濟在風雨中破浪前行的堅實足跡。感知經濟的溫度,最近發布的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就呈現出提振信心的“進”勢。不論是工業生產有所加快的積極信號,還是服務業增勢良好的中國龐大市場優勢凸顯,或者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貨物進出口同比由降轉增等積極勢頭……都以殷實的數據表達著中國經濟的積極面。
“經濟森林”枝繁葉茂、花繁果碩,離不開肥沃的土壤。中國經濟節節發力、向陽生長,關鍵在于黨中央一攬子積極政策接力加持。今年以來,面對經濟恢復過程中的重重壓力,我國宏觀政策持續加碼。直面企業訴求,國家層面31條政策措施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作出全面、具體的部署,一渠渠“活水”澆灌市場主體,民企活力與信心被充分激發;致力于營造更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我國從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等方面精準發力,從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等外資關切點切入,打開了投資興業新空間。頂層引領,基層創新,雙向奔赴。江蘇拓展“新三樣”等外貿新增量,努力穩住傳統出口產品市場份額,推動外貿創新發展;貴州大力度挖掘有效需求潛力,穩住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投資,搶抓有利時機擴大旅游消費、提振大宗消費……從上而下,一招一式,一企一策,全國上下用好政策“金鑰匙”,打開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面,這也是國際市場更加看好中國經濟的重要原因。
攀登經濟目標,我們底氣十足。讀懂經濟大勢,GDP增速無疑是一面直觀的“顯示屏”。今年我國經濟增速目標為5%,前三季度增長達到了5.2%,超過預期。在全球經濟整體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在國際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蘊含的“進”勢顯而易見。看待大國經濟,不能僅停留在賬面上,不能單憑數字來評價。既要看短期之“形”,更要看長期之“勢”,既要看增長之“量”,更要看發展之“質”。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每一個增量,都是“質”的躍升。有數據統計,我國經濟1個百分點增速帶來的增量,相當于10年前的約2.1個百分點。從全球貢獻看,我國經濟總量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從結構看,我國經濟“含綠量”“含智量”“含新量”也在不斷提升,我國持續成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國家之一……結構更優、創新更足、綠色更亮,我國經濟呈現出鮮明的新特征。向“新”而進,中國機遇滿滿。從廣交會到進博會再到服貿會,一場場中國之約,一次次世界奔赴,促成了一張張訂單、一份份合作協議,有力拓展未來的新場景,中國與世界經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政策牽引、創新驅動、開放賦能,中國經濟漸入佳境。時光向前,中國奮進。隨著一系列新的重磅政策落地實施,可以預期,中國經濟的積極效應將會持續顯現。正如一些國際人士所言:中國經濟是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中最大的“穩定錨”。讓投資者不請自來,關鍵還是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我們要客觀看待經濟的“進”勢,在保持好勢頭的同時,更要聚焦突出問題解決好發展難題,持續創新政策解企業之“困”,不斷優化市場環境解外商外資后顧之“憂”,馳而不息、接續發力,奏響更加昂揚的中國經濟奮進之歌,奮力拼出全年“滿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