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多措并舉改善就醫體驗 聚焦看病“小細節” 提升群眾獲得感
2023年11月20日10:03 來源:江蘇廣電總臺
近日,省衛健委制定發布了《江蘇省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方案(2023-2025年)》,力爭用3年時間,將“以病人為中心”貫穿醫療服務各環節。近期全省多地醫院推出夜間門診、彈性值班、自助結算等便民舉措,優化就醫流程,切實改善患者就診體驗。
晚上六點半,江蘇省中醫院傳統特色療法中心的治療室內,有不少患者正在就診。由于中醫療程一般較長,不少上班族往往難以在白天前來就診,因此省中醫院針灸康復科推出夜門診,每周一二四晚間開診,為患者就醫提供了更多選擇。
南京市民馬先生說:“白天不好請假,晚上的時間及時過來治療。有時候人也不是非常多,治療一個小時之內就可以結束。”
江蘇省中醫院針灸康復科副主任、主任中醫師劉蘭英說:“我們更多地考慮到患者的需求,比如說頸肩腰腿痛,還有減肥需求的人群。夜門診總體時間在三個小時左右,所以大多數臨床醫生也能接受。”
除了夜門診,江蘇不少醫院還通過開設午間門診、檢驗專科門診,增加周末專家門診等方式緩解“上班族”“學生族”等人群“8小時內”沒時間看病、不方便看病的難題。“增”門診的同時,“簡”流程也讓患者就醫更高效。在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重癥監護室里,醫生正在為一位小患者做進一步診斷。此前一天,這位7歲的小患者遭遇交通事故,在就近醫院進行CT檢查后,被轉送到此,而他的影像數據也第一時間同步上傳至江蘇省衛生健康云影像平臺,供兒童醫院醫生調閱。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外科重癥監護室副主任劉鋒說:“減少了不必要的輻射,還節約了費用,而且有些孩子一次的搬運可能會造成出血的增加,能一次把檢查做完是最好的,前期的檢查互認就減少了風險。”
目前,江蘇省衛生健康云影像平臺已接入1966家公立醫療機構,醫生可以跨院、跨時空調取患者的影像資料,實現檢查結果互認,避免患者重復檢查,也大大節省了醫療費用。讓數據多跑路,就能讓患者少跑腿。江蘇多地醫院也在積極探索優化支付方式,減少患者看病就醫等候時間。連云港市6家市直屬醫院實施了“先醫后付”醫療服務模式,患者在掛號時簽約“先醫后付”,完成檢查、化驗和取藥整個診療活動后,可合并一次性支付費用,破解了看病反復付費、反復排隊的痛點。
連云港市民李女士說:“要做檢查、拿藥的話就不需要當場交費,一起做完一起交費,我覺得挺好的。”
連云港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醫生劉梓含說:“先醫后付的診療模式大大地降低患者排隊等候時間,提高臨床工作效率。在門診上遇到危急重癥的患者,也大大縮短需要等待的時間。”
優化就醫流程一小步,帶來患者就醫體驗提升一大步。主題活動還鼓勵醫院結合實際需求開展特色服務,加強預住院管理,在患者入院前完成術前檢查檢驗,縮短入院后術前等待時間;針對老年人、兒童、殘疾人、孕產婦等特殊群體,做好就診環境適老化、無障礙等改造,讓患者真切感受“看病更舒心、服務更體貼”。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朱曉瑩 亓晨 鄭偉 楊帆 常州臺 連云港臺 編輯/趙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