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場館里的“沉浸式”實景教育、舞臺上的紅色戲劇、田間地頭熱氣騰騰的黨史宣講、“指尖”上鮮活生動的黨史學習……連日來,江蘇各地創新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史教育第一課”,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讓黨史學習教育在江蘇這片熱土上“熱”起來、“活”起來、“火”起來,為開啟新征程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處處課堂,學習教育“熱”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意義重大、鼓舞人心。3月2日上午,江蘇省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議在寧舉行,江蘇省委書記、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組長婁勤儉作動員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江蘇省上下迅速興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3月19日,江蘇省委舉行學習報告會,專題學習中國共產黨在江蘇的奮斗史,進一步推動江蘇省上下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連日來,江蘇省各地、各部門紛紛啟動一系列主題鮮明、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黨史教育活動。
江蘇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為黨史學習教育營造了濃厚氛圍。3月15日,鹽城把黨史學習教育第一課的“講臺”設在新四軍紀念館,市委中心組在“宋公碑”前集體感悟為民情懷。3月22日,徐州市委常委會集中學習暨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現場學習會在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舉行,中心組成員在這里重走“支前小道”,重溫紅色初心。
“我叫朱秋霞,今年81歲,是第一代‘雷鋒車手’。我真沒想到,‘雷鋒車’一拉就是58年……”連云港市依托全國重大典型、江蘇省黨史學習教育紅色資源——雷鋒車組,拉開了全市黨史教育的序幕。在3月1日舉行的主題分享會上,從扛著小扁擔幫旅客挑行李,到拉著小板車送服務,再到日行萬里的高鐵時代……6代車手走上講臺,聲情并茂地講述了“學黨史,講奉獻”的58年堅守,讓觀眾從她們身上看到了“人貴有志,行貴有恒”。
跨越1800公里,常州市天寧經開區將“黨史教育第一課”設在了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內,以線上直播方式帶領廣大黨員重走習近平總書記走過的路。“我在直播里看到,我們區對口幫扶的地區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讓人非常感慨。”黨員代表孫旭東在聽完“黨史教育第一課”后說,“現在,我更加深切感受到了脫貧攻堅偉大勝利來之不易。”
黨史學習,熱在基層。啟東開展“村史館里講黨史”宣講活動,一段紅色的歷史事件、一位本地知名人物、一個歲月印痕的老物件、一張見證歷史變遷的照片等“四個一”宣講,形成人人參與學黨史、講黨史的良好氛圍。太倉創新依托“鄉音收音機”,優選會方言的骨干宣講員,用方言錄制黨史音頻課程,開發紅色廣播劇,讓老黨員在家門口上好“黨史教育第一課”。
江蘇省大中小學的校園里,“開學第一課”紛紛緊扣黨史學習展開。揚州市維揚實小開展“紅色剪紙學黨史”活動。常州市中小學校成立“紅色電臺欄目”,學生們主動報名成為小主播,帶領同學們共同重溫黨的光輝歷史。江蘇大學新學期“開學第一課”線上線下相結合,5萬余名師生共享黨史文化“大餐”。
兩個年代方陣分別組成了“1921”和“2021”字樣。3月23日上午7時,南京大學近3000名黨員師生以一場莊嚴的升旗儀式共同傾訴熱愛黨、崇敬黨之深情,共同表達聽黨話、跟黨走之決心。學生們說,奮斗的接力棒已經傳到了新時代青年手中,要用青春和汗水去書寫不凡的中國夢!
創新融入,學習教育“活”起來
連日來,一批老戰士、老黨員、先烈親屬被請進了黨史學習課堂,通過一件件實物、一個個身邊的故事,讓黨史學習更加深入人心。不僅如此,隨處可見的樓宇微課堂、黨史圖書角、黨史資料展、紅色書屋,還有指尖的“云訪談”“微課堂”,親身體驗的“實景教育”“情景劇”……一幕幕生動的形式,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黨員工作、生活場景,讓黨史課更加深入淺出、立體鮮活。
“我是聽著八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跡長大的,老輩人說起八十二烈士啊,眼里都是淚啊……”淮安市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內莊嚴肅穆,松濤陣陣。劉老莊村78歲高齡的老支書金成明現場講述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緒帶回到78年前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斗。淮陰公安分局王營派出所所長孫飛飛聽了烈士的英勇事跡,感覺自己的心更熱、勁更足。他表示,要立足崗位,更好地為民服務。
高管中心機場路收費站、寧滬公司黃栗墅服務區、揚子江公司錦豐服務區……在高速公路沿線,江蘇交控打造了黨史學習教育基地,結合當地革命歷史,開展“實景”體驗式黨史學習教育,讓黨史學習課堂更加走心。職工周華表示,在基地中學習黨史,更能深刻體會到老一輩共產黨人和革命家不怕流血犧牲、不怕艱難困苦,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更加堅定了堅守交通一線、為建設“交通強國”貢獻力量的決心。
分享紅色故事、觀看紅色電影展播、聆聽紅色歌曲、體驗紅色情景劇……在江蘇省各地,一批與生動文藝樣式相結合的活動,通過聽、演、唱、做等多種形式,讓黨史教育落地有“聲”。
3月16日,揚州市首家好人書場在蜀岡—瘦西湖景區梅嶺街道豐樂社區開講。揚州市曲藝研究所新排了10多個紅色題材的曲藝節目,生動傳遞黨史故事和揚州好人故事。《我們的國歌》公益講座,是揚中市“黨史教育第一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原團長、中國音協管樂學會主席于海為觀眾講述了國歌誕生背后的故事。全場起立,奏唱國歌,講座現場大家愛黨愛國的熱情被充分激發。
“我要走進你的心靈,傾聽你炙熱的訴說;我要走進你的世界,探尋你青春的蓬勃……” 3月13日晚,千位南京黨員走進江蘇大劇院,在大型原創交響組歌《雨花臺——信仰的力量》的震撼演出中完成了一堂特殊的黨史課。鄧中夏、惲代英等雨花英烈的形象通過藝術家的塑造屹立在舞臺上,激蕩觀眾內心。“在我看來,這也是當代青年人和青年雨花英烈們的一場對話,革命先輩們燃亮的薪火已接力傳遞到我們手中。”走出劇院,90后黨員趙潔在朋友圈如是說。
學用結合,學習教育“實”起來
學史力行,連日來生動入心的“黨史教育第一課”,在江蘇省各地激發起熱烈反響。深受感染、觸動、震撼……全體黨員干實事、辦實事、干成事的動力更加澎湃。
3月17日,中建安裝集團“工匠兄弟連”將“黨史教育第一課”開進南京項目現場。 “工匠兄弟連”由40多名平均年齡35歲左右的隊員組成,是石化安裝全產業有名的“沖鋒隊”“救火隊”。黨課上,隊長劉金路回顧了去年無畏逆行支援武漢“兩山建設”的心路歷程和奮戰經歷。整個過程中,觀眾掌聲不息。以實際行動創造新時代的“中國速度”,成為所有主題黨課參加者的共同心聲。
江蘇省體育局訓練中心橄欖球訓練場上,江蘇運動健兒們組成分外醒目的“100”字樣,認真聆聽黨課。3月22日,江蘇省委黨校教授李繼峰在這里以《高山仰止:百年黨史中的周恩來》為題,為訓練備戰一線的600多名運動員、訓管干部講授“黨史教育第一課”。江蘇省運動健兒們紛紛表示,將積極備戰東京奧運會和陜西十四屆全運會,在競技場上展英姿。
如何更好地讓紅色資源轉化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做到可聽、可看、可感?江蘇省文旅廳介紹,將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當地特色文旅活動結合,用好黨史資源,用活紅色資源,踴躍開展活動。例如,周恩來紀念館持續推進“恩來精神進校園”項目;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開啟“紀念館里的黨史故事”天天講服務;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將“鐵軍精神”轉化為鮮活的“教科書”和“營養劑”,運用4W模式打造專題教學課程;淮海戰役紀念館黨員活動日走進基層社區,為黨員干部上黨課。
黨史教育,重在實踐。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火熱展開,“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也正如火如荼。海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區委書記為村黨組織書記開講“履職第一課”,并發布“開門一件事”項目,打開鄉村振興宏偉藍圖。淮安生態文旅區特色創新開展“點亮百個微心愿”暖心活動,通過12345熱線群眾訴求和主動排查梳理,訂制百個“微心愿”項目進行發布,發動黨員干部與困難群眾結對幫扶。
知史愛黨,初心如磐。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推進,江蘇各地正在不斷創新形式,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更加走深走實、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