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安阜村網格員小王沒想到,自己前一天下午在巡查中發現運輸車超寬超高造成電線拉斷的重大安全隱患,鎮、區、市三級指揮中心立即響應,第二天中午隱患就排除結案了。這個案例正是揚州市今年以市、縣、鄉三級社會治理指揮中心根據需要發出并聯式或串聯式指令、跨部門跨層級協調指揮,推動實戰互聯互通的真實寫照。
早在3月26日,揚州圍繞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主題召開了一次市縣鄉村四級干部6000多人共同參加的視頻動員大會,市委書記夏心旻明確表示,“只有基層強起來、壯起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底板才能守得住、穩得好?!?/P>
為了打破部門間各自為政的現狀,突破數據傳遞的壁壘,形成科技支撐合力,揚州按照1指揮中心+1數字平臺+X跨領域應用+N相關垂直應用(1+1+X+N)的系統架構,打造了全新的市域社會治理智能化工作平臺。截至目前,揚州市、縣、鄉三級指揮調度中心全部實體運行,既上下貫通,又左右聯通,形成了“群眾點單、中心派單、部門接單、系統評單”的閉環工作機制,真正做到一“網”到底,“兜”起民生大小事。
既要有“智慧大腦”的軟實力,更要有“鐵腳板”的硬功夫?!皼]想到剛過來收入就有5000元左右,網格員也是有前途的事業!”今年剛剛考上廣陵區灣頭鎮天順花園社區網格員的孔亞嫻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揚州在基層改革推進過程中以職業化吸引人才扎根社區:揚州將村(社區)工作者納入區級層面統籌管理,制定專項工資政策,從年度發放到月度上卡,全市城鄉社區工作者年收入平均增加1.2萬元,并打破職業“天花板”,暢通優秀村(社區)工作者進入機關事業單位渠道。
明確賦權賦能,讓“看得見”問題的人也能“管得著”。今年4月,省委編辦等部門印發《賦予鄉鎮(街道)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指導目錄》。揚州按照“有需要、接得住、用得好”原則,部署了大力度的基層改革。通過整合鄉鎮(街道)原30多個職能機構,在鄉鎮綜合設置“一辦八局”9個職能機構,在街道設置“一辦七局”8個職能機構,職能機構內部不設科室,實行大部制管理。理順健全了鄉鎮(街道)治理體制,讓基層有責有權、高效運轉。
目前,揚州各鄉鎮(街道)平均承接30余項縣級行政審批權和近100項縣級行政處罰權,700余項日常事項逐一編制工作流程圖“按圖行權”。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汪 瀅 李 源
實習生 王安琪
通訊員 董昌鵬
編輯: 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