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這意味著博物館“進”校園提速,學生們將有機會通過校內博物館系列課程,足不出戶“瀏覽”博物館。記者了解到,其實,這幾年南京市不少學校已開設博物館課程,通過館校合作帶領學生們走進博物館,了解歷史文化。
12月9日下午1時,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中部選修博物館課程的3個班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博物院,參觀“晶·華——礦物之至善至美”特展。
學生們根據二十九中學初中部和南京博物院合作制作的博物館課程任務單,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學習任務……在各項準備工作后,課程正式開始?,F場,學生們根據博物館提供的導覽器,一邊瀏覽文物,一邊自主、合作學習,并完成學習任務單。學生們認真地拍照、記筆記、動手操作、組內討論。
“我們博物館課程的主題是紙文化。”指導老師成惠說,目的是通過課程引導學生們制作紙張,并了解紙張的運用,使學生們認識到中國古人的發明創造智慧以及這種發明創造對于中國文化傳承的意義。“紙張依然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學會去了解紙張,而且要珍惜紙張?!?/P>
“我非常激動,因為這樣的課程非常有趣?!痹撔3跻唬?)班學生史嘉灝說,通過學習,他不僅學會了制作紙張,而且還了解了歷史,明白了古人是如何去生活,“我以后會經常來博物館學習!”
南京市鼓樓區教師發展中心歷史教研員、二十九中初中部高級教師金波說,學校的博物館課程內容包括:《中國紙文化實踐探究課程》《中國陶瓷器實踐探究課程》《到博物館玩去》《我是小小講解員》等,學生通過學習了解紙質文物修復技藝、原始制陶方法、制作古代燈具、飲食器具等,既有對文物外形的鑒賞,也有文物背后的歷史,還可以制作手工模型,近距離的觸碰歷史、感知古人的生活?!霸撜n程目前在初一年級開設,學生們會利用社團活動時間參與課程,大家積極性非常高。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課程,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通過動手實踐達到育全人的目的?!?/P>
記者了解到,不僅是二十九中初中部,南京市還有不少學校也在嘗試通過校館合作,給孩子們開設博物館課程。
2014年,南京市岱山實驗小學與南京博物院正式簽訂協議,合作開發博物館課程。學校負責課程的整體規劃、課程管理、教學組織、教學評價和研發相應的研究報告與學習單;南京博物院負責建構課程的知識體系、遴選教學內容、選擇文物與展覽、培訓學校教師、為學校設計微展和博物館體驗活動。如今全校每個班,每個月都會有一節博物館課程。2017年,學校還與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簽訂了《小學生博物館生物進化課程》合作協議,開設針對小學生的生物進化課程。
南京博物院社會服務部部長陳剛說:“過去雖然也有很多學生參觀,但大部分只是把博物院作為一個景點,走馬觀花。而現在,學校會和博物院一起組成課程研發團隊,開發的課程不是一節兩節,而是一個學期,甚至幾個學期。所有課程,也都是由學校老師和博物館教育人員一起執教。為推動更多學校和教師走進博物館,進一步拓展博物館和學校合作教育活動的覆蓋范圍和深度,南京博物院還將進行課程開發研討活動,邀請更多學校參與到館校合作中?!?/P>
南報融媒體記者 錢紅艷
實習生 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