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農村公路,連接的是鄉村與城市,打通的是富足與希望。
近年來,江蘇省淮安市秉承“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理念,全面深入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通過縣道、鄉道和村道的串點成線、串珠成鏈,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構建起農村內暢外聯的交通格局。昔日功能單一的阡陌小道蝶變成縱橫交織、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四好農村路”,不僅打通了方便百姓出行的交通通道,更打通了為鄉村振興帶來發展活力的康莊大道。
以路為引 生活“富”起來
筆直的路、清澈的河、青磚黛瓦馬頭墻……站在淮安區石塘鎮張興村的江南民居前環顧,58歲的房開祥不由感慨:“眼前的一切,已和記憶中的村莊大不一樣。以前村里路窄且坑坑洼洼,下雨時還有水坑,現在鋪了柏油路,鎮村公交車直通到村,透水地坪一直修到家門口,就算遇上雨天,也不用擔心地上會積水。今年夏天,村里幫忙把老房子翻建出新,修成了江南民居的風格,干凈清爽又漂亮,日子越過越舒心。”
張興村黨總支書記溫在建告訴記者,該村距離淮安區主城區僅有8公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多條河流穿境而過,自然稟賦優越,但長期“養在深閨人未識”。近年來,伴隨“四好農村路”的推進實施,道路交通條件日益改善,不僅打通了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還引來6家企業來村落戶,大大燃起了大家振興鄉村旅游的希望。眼下,張興村正以“淮上江南 水美張興”這一主題,打造新居與原宅映襯、水田林人居和諧共生的新型生態農村社區,把社區建設成風景區,深入挖掘傳統文化,以豐富的文旅項目吸引游客。
“入村的柏油路已經鋪好,目前正在鋪設塑膠步行道,很快,穿村而過的中心路也要進行‘黑色化’。在休閑綠島上打造‘夢幻草原’,后期將在周邊配套建設親子菜園和采摘園,吸引城里游客自駕來游玩、賞景、體驗農家樂,還能解決部分村民就業。”溫在建說,等到明年春暖花開時再來看,村容村貌將煥然一新。
引人氣,打通文旅“高速路”
道順民心暢,路通百業興。淮安市洪澤區把農路提檔升級作為服務民生、促進發展的惠民工程,圍繞“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的總體目標,不斷推動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如今,曾經的阡陌交通成了康莊大道,一條條不斷延展的嶄新農路,猶如神經末梢般通到了鄉村的各個角落,打通了鄉村振興的“毛細血管”,引來人氣,聚集財氣,更順了民心
華強方特項目是洪澤區近年來引進的單體最大文旅項目,將于明年7月開門營業,預計年接待游客450萬人次。
作為全國知名的“文旅航母”,方特落戶洪澤的重要原因是這里便捷的交通條件。“從高速入口下來,經348省道,7公里左右就可直達園區,而且這里距離高鐵站也很近,可以輻射全省。”淮安方特辦公室負責人王瑋說,優越的區位條件,讓公司對方特園區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出了蔣壩老街,碧波萬頃的洪澤湖美景只有幾步之遙,過去由于交通不便,游客進不來,附近村民一度守著“綠水”卻賺不來“真金”。2013年,洪三路建成后,蔣壩鎮依托良好的自然資源和交通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小鎮建設。沿洪澤湖大堤原205國道被打造了蔣壩“最美三公里”,鎮上的老房被改造成了特色民宿,洪三路沿線還建設了溫泉度假酒店、彭城美麗鄉村、特色農業產業園,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到蔣壩旅游觀光,給小鎮注入了巨大活力。
建設“通村路” 美好生活有保障
近年來,盱眙縣以“善道盱眙”農村公路品牌建設為目標,大力推進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在全縣范圍內打通“斷頭路”、疏通“梗阻路”、拓寬“鄉間路”。目前,全縣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覆蓋率達100%、農村公路三類及以上橋梁比例達97.5%、規劃發展村莊等級公路通達率100%,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為骨架,普通國省公路為主體,農村公路為基礎的層次分明、銜接順暢、運行高效的公路網絡體系,實現了高水平村村通,構建了城鄉貫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
農村道路提升改造后,公共交通服務也隨之完善,公交車通到了村民家門前。“現在去縣城有公交專線,出家門就能坐上車,非常方便。”黃花塘鎮蘆溝村村民葉監懷說。
出行有通途,致富多條路。葉監懷家的新房位于蘆溝社區,是座兩層洋房,房子一樓被改造成便民小超市。“現在路修好了,開車20分鐘就到縣城了,進貨很方便,小超市一年能多掙一萬多元,如今日子越過越好。”葉監懷喜不自禁地說。
“村村通”打通了群眾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將山水風光與居民社區連為一體,讓好山好水的盱眙再添宜居底色。
與天泉湖景區隔水相望、緊鄰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的天泉湖養生養老社區,如今已是遠近聞名的康養福地。“交通是影響我們發展的重要因素,路沒修好之前,從舊鋪高速出口開車到這里要花一個多小時,而且好多路段都是石子路。現在,修了環天泉湖路,下高速后只需20多分鐘便可抵達,來訪客戶越來越多。”金陵天泉湖養老公司副總經理魏軍說,依托得天獨厚的優美環境和便利交通,越來越多的外地人愿意到天泉湖養生養老社區體驗生態健康生活。
融媒體記者 王健全 黃秋怡 陳金鑫
融媒體編輯 宋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