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二屆國家食藥同源產業科技創新聯盟高峰論壇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被授予“牛蒡之鄉”稱號。近年來,徐州豐縣立足特色種植,堅持特色發展,充分利用“牛蒡之鄉”金字招牌,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位于徐州豐縣東南部的范樓鎮齊閣村,緊鄰322省道,交通便捷,區位條件優越,種植牛蒡已有近30年的歷史。目前,以范樓鎮齊閣村為中心的牛蒡產業園,規劃建設用地1萬畝,重點建設“一個中心、三個基地、七個片區”,即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中心、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生產制造基地和冷鏈物流基地,其中牛蒡現代化種植示范區6500畝。
助力強村富民
徐州豐縣范樓鎮齊閣村的村民單五景以往經營重點并不在牛蒡產業方面,不過自去年范樓鎮建設牛蒡產業園,引進眾多牛蒡深加工企業,單五景認為種植牛蒡前景廣闊,果斷承包了500畝土地,開始大面積牛蒡種植。
徐州豐縣范樓鎮牛蒡種植大戶 單五景:畝產能達到6000斤,現在價格每斤在一塊八左右,這500畝產量能在300萬斤,預計效益每年能達到500萬元,效益很可觀。
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村民在牛蒡產業的帶動下,步入增收致富的快車道。通過土地流轉,徐州豐縣范樓鎮牛蒡種植基地帶動了附近村民前來務工,村民憑借著多年的種植管理經驗,為種植大戶提供專業技術指導。
村民 汪允華 :在這個地方打工,每天工資120多塊錢,還有土地流轉的錢,收入比較可觀。而且離家很近,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
延伸效益鏈條
牛蒡為桔梗目、菊科、牛蒡屬植物,其根含有菊糖及揮發油、牛蒡酸、多種多酚物質及醛類,并富含纖維素和氨基酸。自上世紀80年代末,徐州豐縣范樓鎮引進食用牛蒡栽培,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如今牛蒡產業已經形成從種植到加工的完整產業鏈。
據了解,徐州豐縣目前擁有牛蒡加工銷售企業30多家,研發特色牛蒡產品120余種,涉及到茶、酥、醬、飲料、酒、洗護等多個系列。
目前以徐州豐縣范樓鎮齊閣村為核心的牛蒡產業園正在發展壯大,主要包括“一中心、三基地”,即新產品科技研發中心、牛蒡標準化種植基地、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和冷鏈物流基地。通過產品研發和展銷,讓牛蒡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不斷深化,從而進一步提高牛蒡產品附加值,給老百姓帶來更多實惠。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徐州豐縣牛蒡產業實現了從家庭式到規模化到產業化,從人工種植到機械化,從單純種植到深加工到形成品牌影響力,每畝平均凈收益從幾百元到5000多元的蝶變,從而帶動了4.47萬戶、10.69萬名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的脫貧致富。
徐州豐縣還設立2000萬元扶持資金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牛蒡,推行牛蒡5000+保險,兜住群眾種植底線;在科技支撐方面,成立了牛蒡產業研究院、牛蒡育種基地、數字賦能三個科技研發平臺,讓產業始終處于行業引領地位。
作為我國最大的牛蒡生產區和商品牛蒡集散地,徐州豐縣占到了我國牛蒡生產和出口量的50%以上。從20世紀80年代末引進牛蒡后,牛蒡產業逐漸成為當地的強大產業“引擎”,逐漸走上了品牌發展之路。
編輯 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