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團隊360多個、累計引進企業690家、實現產值810億元……“十年磨一劍”,蘇州工業園區在肉眼看不見的納米世界打下了一番創新天地,躋身全球八大納米產業集聚區。
產業是立區之本,開發建設以來,園區緊緊抓住世界科技革命變革新趨勢,立足園區產業基礎,注重發揮比較優勢,堅持引進和培育并舉,聚焦發展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特色產業。2020年前三季度,雖然受疫情和國際大環境波動影響,園區納米技術應用產業仍然跑出了逆勢上揚的“加速度”,總產值超750億元,其中多家重點自主品牌企業產值實現同比翻番,敏芯股份成功在科創板掛牌上市,桐力光電、度亙激光等企業完成億元融資。微球、濾波器、關鍵材料等領域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填補多項國內外技術空白,5家企業入選“2019中國半導體MEMS十強企業”榜單,占據半壁江山,園區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影響力持續擴大。
納米技術被認為是對21世紀一系列高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影響的關鍵技術。園區早在2006年就將納米產業作為重點產業發展,與中國科學院、江蘇省、蘇州市共同推動建設了中科院蘇州納米所,2010年又率先將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列為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實施納米三年雙倍增計劃、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引領計劃及納米科技領軍人才計劃,吸引了大批海內外高端創新資源。正是因為“走得早”,園區的納米技術應用產業才能實現厚積薄發。
既要率先布局,也要堅持“慢工出細活”。十多年來,園區圍繞納米產業,探索出了一整套“八個一”發展機制:制定一個產業規劃、組建一家國資公司、建設一個產業園區、引進一批大院大所、設立一支產業基金、成立一個服務機構、搭建一批合作平合、打造一個品牌盛會。尤其在完善產業生態圈過程中,園區不斷強化政、產、學、研、資、介的工作協同,建立了聚焦產業、分層分類的企業培育扶持體系,于2011年起就實施科技企業“扎根計劃”,預留近萬畝土地為規模化發展的科技型企業提供扎根空間,引導區內科技型企業、研發機構及重要項目集中、集約發展,實施企業上市“金色苗圃工程”,在土地資源、技術服務、融資信貸等方面對擬上市企業予以全方位支持。
親商服務是“園區經驗”的重要內涵,培育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同樣離不開親商服務。園區結合產業發展規律和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要求,構建完善的產業扶持體系,包括專項政策、領軍政策、知識產權政策等等。與此同時,園區開發建設了全球最大的納米產業綜合社區——蘇州納米城,規劃建筑面積約170萬平方米,已建成載體近50萬平方米,2013年啟用以來,逐步完善了“創新研發、工程化中試、小規模生產、成果轉化、專利運營、產業服務、總部辦公、會議展示、綜合配套”等一系列功能,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今年8月,《蘇州工業園區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發布,提出“五個倍增”目標,同時也明確將深入開展納米產業專項行動計劃,全力打造世界級納米產業集群。下一步,園區將圍繞納米技術前沿科學構建產業鏈圖譜,瞄準“國際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先導區”開展布局,加強與世界知名納米研發中心合作對接,充分發揮現有重大創新平臺研發能力,加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蘇州工業園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