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更多市民習慣先從網上咨詢醫生和專家,根據需要決定是否再去線下醫院。而互聯網醫療的發展,也讓靠排隊看病的歷史發生了改變。11月4日,中國社科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在北京發布了2020年互聯網醫院排行榜,全國133家大醫院入榜。其中,江蘇有12家。
【江蘇12家醫院21個科室上榜 多個科室名列榜首】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醫院互聯網影響力排行榜榜單顯示,北京有35家醫院,總數位列第一。之后是上海25家醫院,廣東14家醫院。江蘇名列第四,一共有12家醫院21個科室上榜。南京兒童醫院的小兒內科,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東部戰區醫院)的腎內科,均名列榜首。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研究員傅虹橋說:“我們課題組主要參考了三個維度。第一是點擊量,第二是服務量,第三是患者的好評的數量。”
【網絡讓醫療資源服務更多患者 互聯網診療按下快進鍵】
對很多醫生和老病號來說,互聯網醫療已經不陌生了。比如,江蘇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楊濤,從5年前開始,他就在互聯網上接受患者咨詢,線上服務了2000多人。
好消息!江蘇今年計劃將建成互聯網醫院100家 監管也將同步跟上
楊濤說:“內蒙古有一個病人,女孩子只有十二三歲,得了糖尿病。當時就懷疑是1型糖尿病,要終身胰島素注射。我們經過鑒別診斷以后,我認為她當時不是1型糖尿病,就給她停用了胰島素,控制還挺好的。我覺得如果沒有互聯網醫療,這樣的病人來找到特別適合的專家,特別不容易。”
通過互聯網,患者可以指定某醫院的醫生專家,通過上傳相關圖文資料、或者和醫生視頻溝通,遠程咨詢。醫生可以給予就醫或者健康指導,還能給復診的患者問診和開處方藥,開出的藥品可以通過快遞送到家門口。
楊濤說:“互聯網醫療最適合的就是慢性病,這種慢性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病、糖尿病這種代謝性疾病,或者是外科手術以后的康復階段等等。第二個方面,還要考慮到醫生醫囑的可操作程度,如果是需要醫生做具體體檢,比如說康復科、骨科,病人必須到現場接受疾病的診治。我們希望病人第一次盡量到醫院來就診。建立檔案以后,可以中途通過互聯網醫療就診。”
【江蘇今年計劃將建成互聯網醫院100家 監管也將同步跟上】
事實上,從2015年開始,國家多個部門發布了多個推動互聯網醫療的規定。其中,2018年,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允許實體醫院以及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開展遠程醫療服務,使得網絡問診成為可能,互聯網醫院得到快速發展。據介紹,目前,互聯網醫院主要分為兩大塊,一塊是現在的各大三級和二級醫院,另一塊是第三方機構,比如,春雨、阿里健康、好大夫等。
好大夫在線創始人兼CEO王航說:“目前為止,我們整個平臺有23萬醫生實名注冊,開通了自己在網上的工作平臺。患者在互聯網上尋求醫生的幫助,這種習慣正在快速養成。”
好消息!江蘇今年計劃將建成互聯網醫院100家 監管也將同步跟上
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7月份,江蘇已經有73家醫院獲準開展互聯網診療,累計開展超10萬人次診療。根據規劃,今年,江蘇互聯網醫院總量將達到一百家,三年之內全省二級以上的醫院都要建成互聯網醫院。與此同時,相關監管措施也在不斷完善,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份建立了省級互聯網醫療監管平臺。
傅虹橋說:“就在前兩天,國家發改委等十多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家醫保局有一個相應的文件是關于將醫保報銷納入互聯網醫療的若干意見。這些政策其實都對于這個行業有一個很大的利好。”
專家表示,疫情之下,線上診療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通道。未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還需要繼續突破技術局限、讓老年患者便捷操作,以及幫助患者打破認知度和接受度的局限,才能真正走上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