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兩艘集裝箱貨輪在連云港港集裝箱碼頭裝運集裝箱出口國外。 王 春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江蘇港口開放口岸多,是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的關鍵節點。今年一季度,全省水運通道、港口口岸運轉暢通,沿江港口平均每天有15萬噸生產生活物資發往湖北。全省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6.1億噸,雖然同比下降4.3%,但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港口運營及集裝箱業務正呈現恢復性增長,3月集裝箱運輸量環比增長約51%,接近去年同期水平,4月以來數據繼續向好。
江河海港運營全面恢復
4月12日中午,“飛洋號”裝載127個標箱從太倉港駛往上海港,這是太倉港與上海港合作的“滬太通”操作模式,每8個小時一班。今年一季度,“滬太通”項目共完成運輸1.35萬標箱,同比增長77.4%。3月份,太倉港貨運吞吐量比2月份增長17.1%,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增長78.4%。
3月起,停靠在鎮江港的貨輪逐日增多。鎮江港務集團董事長黃立平說,今年一季度完成吞吐量2556.7萬噸,同比去年增長13.4%,其中鐵礦石、元明粉等增長明顯。
3月至今,蘇北運河也已恢復繁忙景象。
4月19日,密集的貨船陸續通過施橋船閘。施橋船閘管理所所長蔣赟介紹,一季度船舶通過量7995.5萬噸,有22次單日通過量超過100萬噸,總通過量和貨物通過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蘇北航務管理處黨委書記周進介紹,一季度,蘇北運河十個梯級船閘開放閘次7.6萬次,累計船舶通過量4.4億噸,其中煤炭和礦建材料同比下降,而集裝箱5.1萬標箱同比上漲35.6%。主要原因是部分運往海外的元明粉等出口商品海運需求較強,其次是優惠政策扶持促進了集裝箱水運物流公司運力擴張。
3月份,連云港港吞吐量再次突破2100萬噸,同比增長4.07%。連云港港口集團生產業務部副總龔本年介紹,一季度全港集裝箱航線逐步恢復,內貿航線已基本恢復正常運營,艙位裝載率約60%以上;外貿近洋航線恢復90%,出口重箱裝載率平均達80%-90%。此外,“連云—濟寧”集裝箱航線、“連云港—安徽定埠”紅土鎳礦海河聯運航線首航,海河聯運市場影響力持續提升。
經濟復蘇提振內貿市場
業內人士分析,根據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預判,隨著復工復產逐漸正常,今年港口吞吐量有望繼續增加。
“太倉港集裝箱航線及貨源以長江中轉為主,目前長江中上游企業受疫情影響,還沒有全面復工,船運公司在長江各口岸接貨量尚未完全恢復。”太倉港正和興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宜劍對今年內貿運輸市場持樂觀態度,“展望二季度,隨著企業及人員的復工復產以及長江船舶運力的陸續恢復,各企業、港口積壓的貨物將會加快疏港及運輸,國內龐大的內需市場將促進內貿運輸需求呈平穩增長態勢。”
“受國內疫情影響,一季度外貿出口訂單及零配件供應均滯后至3月份集中生產出貨;受海外疫情影響,海外采購、供應鏈以及銷售環節均呈停滯趨勢。”蘇州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晶認為,應對疫情影響,拉動內需是當務之急。
江蘇省港口集團生產業務部部長唐文認為,國內經濟恢復將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對內貿集裝箱生產帶來提振作用。同時,龍潭疏港公路今年建成通車、太倉港疏港鐵路專用線2019年底正式開工建設,未來“新基建”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港口企業將享受到紅利,基礎設施的完善也將帶來水運需求的提升。而且,隨著貨主企業對物流成本的把控增加,疊加環保政策收緊、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多式聯運發展和公路治超等因素影響,江蘇大量從公路出運的集裝箱將可能回流,“陸改水”和“散改集”業務會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跟進企業需求優化港航服務
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當前全球疫情影響下,要進一步提升全省港口服務水平,著力發揮多式聯運效益,推動更廣泛的聯盟聯合化運營,用好集裝箱發展支持政策和信息化管理手段,進一步增強全省港口一體化、定制化、及時化、準確化的運營組織能力,實現更多“江蘇貨物江蘇出口”。
一季度,蘇州園區港水路裝卸業務完成6888標箱,同比去年增長了73%,主要是因為客戶企業產能恢復,帶動業務量上升。園區港相關人士說,內貿進口業務產能還未能完全釋放,他們正鼓勵支持企業大力發展內貿水運業務,在增加自身多元化業務的同時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吸引園區港周邊更多的外貿客戶通過園區港進出口貨物。
周晶表示,2020年市場波動巨大,下一步將根據市場情況爭取內貿業務的拓展,同時,密切關注外貿市場的變化,及時跟進企業需求、優化物流通道和解決方案,積極開拓新產品、新航線,為地方企業做好港口平臺服務。
許宜劍說,下一步將積極爭取貨源,爭取內外貿航線盡早恢復常態化運營并力爭開辟新航線。積極配合日本、韓國、東南亞等近洋航線的運營,力爭開辟內河支線,構建支線網絡,做好干線喂給,持續推進“多式聯運”項目。
連云港新東方國際貨柜碼頭公司相關人士表示,3月中下旬以來,連云港腹地外貿出口訂單出現萎縮,訂艙平臺訂艙量大幅下降。對此,將密切跟蹤疫情發展對外貿貨源的影響,對影響較小的日韓、東南亞等流向,加強貨源開發力度。同時,加強對內貿貨源的開發,加大集裝箱“散改集”重點項目的推進,加快鐵水聯運、運河支線通道的建設,多方位服務企業。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梅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