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生百谷,萬物逢時。這一周,迎來了春天的最后一個節氣——谷雨;這一周,江蘇“一把手”們圍繞重大主題做出新探索,對核心議題提前謀劃,在暮春時節一片清淡朦朧的春雨中,以新氣象迎接新發展。
發展為民:推進物優其流人安其居
推動交通大省向交通強省邁進是一場硬仗,作為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之一,江蘇肩負著探路使命。當前,我省交通強省建設已經開局起勢、邁出關鍵一步。
4月16日,省委書記婁勤儉專題調研我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他來到省交通運輸綜合應急指揮中心,通過指揮系統察看全省各主要交通樞紐實時運行情況。婁勤儉說,滬通公鐵長江大橋和太湖隧道是全省交通體系的關鍵節點,對于促進蘇錫常都市圈建設、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他強調,要立足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把握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緊扣率先建成交通強省目標,思想再解放、工作再加力,持續推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強有力支撐。
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重要抓手——國土空間規劃本周也被頻頻提上議程。
4月14日,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推進會議召開,省長、省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主任吳政隆出席并講話。他提到,要準確把握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總體要求,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實現“多規合一”,實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堅實空間保障。
會前,吳政隆還主持召開了省國土空間規委會會議,審議《省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工作規則》《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方案》。
居者優其屋,如果說國土空間改造事關江蘇整個“大家庭”,那么蘇北農房改善工作則是事關千千萬萬個“小家庭”全面小康的民生之憂,沒有“選擇題”,只有“必答題”。
4月15日至16日,江蘇省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現場推進會在鹽城召開,來自省相關部門和蘇北五市的參會人員組成一個特殊的“鄉村看房團”,走進鹽城市鹽都區、建湖縣部分農房改善項目。
這是疫情防控期間,江蘇第一個以現場會形式召開的會議,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作為接受各方檢閱的東道主,我們把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頭等大事來抓,順應時代規律,站穩群眾立場,強化務實舉措,努力通過農村居住形態的改變,推動農民生活方式、農業生產方式、城鄉布局形態系統變革。”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說,牽住農房改善牛鼻子,才能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白墻灰瓦、小橋流水,院落設計、一戶一院,鄉村面貌的變化,讓“看房團”感受到百姓心中“穩穩的幸福”。
備戰汛期:確保“水韻江蘇”江湖安瀾
今年太湖安全度夏形勢較為嚴峻,預警期已從原來的4月1日提前至3月1日。
4月16日,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太湖安全度夏應急防控工作會議召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總結2019年太湖治理工作,研究分析當前面臨形勢,部署安排今年重點任務。
婁勤儉在批示中強調,太湖治理要以“減磷控氮”為重點、“兩個確保”為底線,科學系統推進水污染治理、水資源調配、水生態修復的各項工作,積極探索生態清淤、聚泥成島的創新舉措,更富成效地推動環湖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切實把總書記“給太湖增添更多美麗色彩”的殷切期望變成現實模樣。
就在前一天,4月15日,吳政隆利用一天時間深入常州、無錫等地檢查引排工程、入湖河流斷面水質改善、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態清淤、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重點工作進展,實地察看水情藻情和藍藻磁捕打撈處置船運行情況。
他強調,當前太湖治理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今年安全度夏面臨很大壓力,必須堅持底線思維,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把調水引流、藍藻和湖泛防控、控源截污及處理能力提升、農業面源污染負荷削減、主要入湖河流污染控制、安全供水等各項措施抓細抓實抓到位,應急防控要早預警、早準備、早防范、早處置,努力把風險隱患化解在成災之前;同時要針對淤泥出路、總磷控制等難點加強科技攻關,擦亮“水韻江蘇”這張靚麗名片。
本周,相關地區正克服疫情影響,緊鑼密鼓地有序推進防汛抗旱工作,合力在大戰大考中交出太湖安全度夏度汛的合格答卷。
4月16日,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來到市水務局調度指揮中心,調研檢查防汛工作。同日,無錫市委書記黃欽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第175次會議,研究部署無錫太湖安全度夏應急防控和防汛抗旱工作。
太湖安全度夏度汛更是共抓長江大保護的重要一環。
“推進長江大保護工作,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 本周,泰州市委書記史立軍深入沿江地區,調研長江大保護工作時表示,泰州將認真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奮力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以過硬的成果守護好一江碧水。
發展提速:“產業大腦”建設首顯山水
4月16日,省委書記婁勤儉專題調研江蘇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他指出,要緊抓重大項目推進,加快在建項目進度和計劃項目開工,形成滾動發展態勢。
抓項目的理念不僅貫徹在江蘇交通領域,更體現在江蘇各市發展軌跡之間。
4月18日,一個陰雨的周六,略有些清冷,卻并沒有降低江蘇多地干事創業的熱情。
當天,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蘇州“產業大腦”建設工作。
藍紹敏指出,推進“產業大腦”建設本質上是對產業研究的深化,全市上下要加強產業研究,協同推進“產業大腦”建設,圍繞產業鏈做強產業鏈、布局創新鏈、配置資金鏈、部署服務鏈、謀劃替代鏈、拓展柔性鏈,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
就在同一天,揚州迎來一年一度的“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游節”。中外嘉賓通過視頻連線共同見證了“世界美食之都”的揭牌儀式;見證了揚州落實新簽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科技合作項目178個,總投資1878.3億元突破歷史新高;見證了揚州派發旅游“大禮包”,向八方賓朋發出春天的邀請。
揚州市委書記夏心旻表示,“世界美食之都”揭牌和簽約項目突破1800億元這兩件看似不相關的事,其實有著內在的關聯,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滿懷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杜甫的“商胡離別下揚州”,表達的是對美好事業的追求,揚州自古以來就是宜居宜業的好地方。“宜居離不開美食,宜業離不開產業,宜居才能樂業。”
4月15日上午,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前往啟東市園區、企業等地,就產業發展、對接上海等情況展開調研。他要求企業緊盯序時,抓緊推進項目建設,力爭早投產、早見效,啟東市和相關部門要幫助企業把現有政策用足用好。
酒,平日作為席間佐伴,但對于酒都宿遷顯然含義更豐。
4月18日,2020中國酒都(宿遷)文化旅游節正式在宿遷拉開帷幕。宿遷市委書記張愛軍以酒為媒,向企業家發出共建酒都的盛情邀約。他表示,宿遷將致力建設“中國酒都”,著力構建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特色酒企為梯隊、以釀酒相關產業為配套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致力發展文化產業、全域旅游,加快建設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走動頻繁:打破壁壘力促互利共贏
本周,江蘇各市之間互動頻繁,多市“一把手”頻頻奔走,互相取經,區域交流合作正步入正常軌道。
4月14日,常州市黨政代表團赴南京考察。這也是今年第一個赴寧考察的兄弟城市黨政代表團。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說,當前外需市場急劇惡化,必須把內需作為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的主要著力點。危和機同生并存,近期,南京提出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的“四新”行動計劃,盡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影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南京與常州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合作密切,要把南京都市圈作為共同的增長空間,攜手打造動力強勁的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為全省全國奪取“雙勝利”作出應有貢獻。
17日,常州市黨政代表團又赴無錫考察。從長江之濱到太湖之畔,一天時間內,代表團先后赴江陰市、新吳區、無錫經濟開發區、濱湖區,無錫在培育先進制造業、發展“三新”經濟、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城市規劃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做法,令常州市黨政代表團深受啟發。
無錫市委書記黃欽表示,無錫與常州同屬吳地文化,同城效應明顯,希望兩地進一步深化對接、擴大交流,打破都市圈內各種有形和無形壁壘,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文化旅游等方面實施更多合作項目、取得更大合作成效。
在這兩次“走動”中,常州市委書記齊家濱分別表示:常州將認真借鑒南京在先進制造業發展、創新名城建設、城市建設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務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旅游等多層次寬領域合作;無錫近年來緊抓產業鏈龍頭,在培育先進產業、建設物聯網、智能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方面也走在全國前列,希望學習借鑒無錫的好思路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
4月13日,鹽城市委書記戴源、市長曹路寶則率隊趕赴上海,拜訪中國寶武鋼鐵集團等企業,推動寶武鹽城綠色精品鋼基地項目加快建設。
戴源表示,國家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方針堅定不移,江蘇高度重視沿江鋼鐵產能轉移,全力支持寶武鹽城精品鋼基地項目建設。希望寶武鋼鐵集團加快產能置換步伐,完成前期準備工作,鹽城將積極做好對接服務,協同推進各項工作,確保年內寶武鹽城精品鋼基地項目開工建設。
萬物生發時,春雨潤如“蘇”。這一周的江蘇“一把手”們,正搶抓貴如油的春日時光,以時不我待的奮進姿態,出真招實招促發展穩民生,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奮力譜寫屬于這個春天的新篇章。
交匯點記者 洪葉 顏穎 吳瓊
素材來源 新華日報,各地日報、官微
策劃 杭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