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省,交通運輸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無障礙出行服務體系基本建成,交通基礎設施網絡便捷化程度居世界前列……4月16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交通強國江蘇方案》,描繪了江蘇交通發展藍圖。
構建高質量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
江蘇位于“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疊加區,經濟開放程度高、城鎮化程度高、社會文明程度高。經過多年努力,江蘇各種運輸方式齊全,綜合交通網絡更加完善。
此次印發的《交通強國江蘇方案》充分體現江蘇特色,是指導江蘇未來30年交通運輸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方案明確,我省將加快鐵路建設,強化機場統籌,增強機場群功能,同時加快過江通道建設,加強港口航道建設,并完善公路網絡,統籌管網布局,強化樞紐體系,著力構建高質量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
“江蘇將統籌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管道、郵政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率先建成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金凌介紹,到2035年,我省高快速鐵路達到5000公里以上,貨運鐵路達到1700公里以上,南京祿口機場旅客吞吐量進入全球前50位,已建和在建長江過江通道達到36座,建設立體交通樞紐,到2035年,基本實現綜合客運樞紐縣級及以上節點全覆蓋。
南京眼。視覺中國供圖
鐵路一直是江蘇的短板,《交通強國江蘇方案》提出要打造軌道上的江蘇。目前江蘇有徐連客專、連淮揚鎮、鹽通等7個項目在建。今年計劃建成徐連客專、連淮揚鎮、鹽通、滬通等4個項目,全省的高速快速鐵路里程將達到2700公里以上,基本實現以軌道交通為客運主骨架的兩小時通達。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顯東介紹,我省將繼續加快高快速鐵路建設,打造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著力打造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重要樞紐機場以及航空貨物和快件集散中心,調整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提升綜合交通運輸運輸體系的整體發展水平和服務品質。
支持《交通強國江蘇方案》的實施,離不開自然資源部門在空間規劃,用地審批以及資源要素的保障。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王永章表示,對省重大交通項目由省級直接配比用地計劃,省自然資源廳做到應保盡保,探索“土地要素支撐跟著項目需求走”的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制度,為交通項目提供更精準的用地計劃保障。
發展樞紐經濟做強做大現代服務業
交通運輸是引領性、戰略性產業,也是基礎性、服務性行業,應當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做好先行。
《交通強國江蘇方案》明確,在構建高效率的貨運服務體系方面,江蘇將提升海運實力,完善鐵路建設,提升航空貨運功能,提高綠色貨運比重,促進沿海產業轉移,打造蘇北物流金三角。在構建高品質的客運服務體系方面,江蘇將提升航空客運服務,拓展國際國內直達航線。以軌道為重點,打造城際客運網絡,提高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等城市群內軌道交通通勤化水平。同時提升城市公交吸引力,加強城市交通擁堵綜合治理。
綜合交通樞紐是樞紐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和關鍵載體,《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構筑多層級、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江蘇方案》也提出了要強化樞紐體系,建設立體交通樞紐。
“建設立體化樞紐場站,加大各種交通方式一體化銜接的立體交通樞紐建設力度,實現客運短距離、零距離換乘,貨運少接駁、無縫銜接,能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瓶頸制約。”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惠先寶表示,推動樞紐經濟發展,重點依托港口、機場、高鐵站等樞紐,推動臨港經濟、臨空經濟、高鐵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交通與物流的深度融合,統籌交通樞紐和物流節點的優化布局。
省級財政將積極發揮職能作用,綜合運用一般預算財力、政府債券、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等渠道,繼續支持交通強省建設。“對能夠市場化運作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比如鐵路、機場、高速公路等,我們將通過財政預算安排和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方式,增加項目資本金,這樣可以增強企業社會融資能力,有效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對一些不能完全市場化運作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項目,比如說農村公路、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干線航道等,我們將切實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主要通過增加財政投入、發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等渠道給予支持。”省財政廳經濟建設處處長周鰲梁表示。
打造交通強國建設江蘇“十大樣板”
目前,江蘇被交通運輸部列入全國第一批交通強國建設13個試點省份之一。對此,《交通強國江蘇方案》中具體提出,江蘇將緊密結合本省實際,服務重大戰略,服務江蘇高質量發展,打造交通強國建設江蘇“十大樣板”——
一是打造“一帶一路”的交通標桿示范項目樣板,重點建設連霍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二是打造長江經濟帶運輸結構調整樣板,重點發展公鐵水、海江河聯運;三是打造航運特色鮮明的大運河文化帶樣板,重點建設京杭大運河綠色航運示范區;四是打造綜合交通運輸改革發展樣板,重點構建統籌協同的規劃、建設、管理體制機制;五是打造樞紐經濟發展樣板,重點以優化重大樞紐布局推動產業發展;六是打造交通引領城市群發展樣板,重點建設沿江城市群多層次軌道網;七是打造交通服務鄉村振興樣板,重點建立“農村公路+”發展模式;八是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樣板,推動行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九是打造平安交通發展樣板,重點實施科技興安工程;十是打造交通品質工程樣板,重點提升“十年路面百年橋”品牌優勢。
“我們提出了‘一年出亮點、兩年見成效、三年出經驗’的目標,爭取用3年的時間全力打造一批先行先試典型樣板,形成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成果。”金凌表示,其中,今年圍繞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四個方面,重點打造28個樣板亮點,年內形成一批具有江蘇特色的初步成果,為交通強省建設開好頭、起好步,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經驗做法、貢獻江蘇力量。
推動綠色交通發展是《交通強國江蘇方案》的鮮明底色。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是江蘇率先建成交通強國江蘇樣板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目前,省生態環境廳和省交通運輸廳建立定期會商機制,成立工作專班,定期進行工作會商,加強溝通協調,形成支持我省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推動綠色交通發展的合力。我們還將強化審批指導服務,做好重大交通項目政策技術咨詢服務,開辟環評審批‘綠色通道’,進一步提高我省重大交通項目的審批效率,保障重大交通項目順利開工建設。”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費志良說。
交匯點記者 梅劍飛 朱璇
附:“數”說未來江蘇交通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省,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實現一日聯通全球,半日通達全國,2小時暢行江蘇全省,各設區市1.5小時抵達南京;構建“高效快貨物流圈”,基本實現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貨物經由江蘇口岸直運主要發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鐵路客運量占比達30%,鐵路、水運貨運周轉量占比達70%以上。物流總費用與占地區生產總值比率下降到10%以下。
鐵路:高快速鐵路達到5000公里以上,貨運鐵路達到1700公里以上。實現多種軌道交通方式“一個時刻表、一次付票款、一張旅行票”。
航空:南京祿口機場旅客吞吐量進入全球前50位,通用機場實現15分鐘航程覆蓋全省域。航班準點率達到85%。
過江通道:已建和在建長江過江通道達到36座,長江兩岸相鄰縣(市、區)實現直連快通。
公路:全面建成6600公里以上的“十五射六縱十橫”高速公路網,重點中心鎮、特色小鎮通二級及以上公路,進村入戶覆蓋率明顯提升。
港口航道:建成“兩縱五橫”干線航道網,高等級航道總里程3600公里以上;港口綜合通過能力22.5億噸,集裝箱通過能力2500萬標箱以上。
樞紐體系:構建直連全國的“米”字形高速鐵路網,構筑南京都市圈軌道網,基本實現綜合客運樞紐縣級及以上節點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