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碼作為疫情防控期間重要身份識別依據,已成為市民出入公共場所的“標配”。3月25日,從市公安局大數據管理支隊了解到,截至目前,錫康碼累計申領已達845萬余人,掃碼驗證6551.4萬人次。目前,我市推出升級版錫康碼,在原有的“紅、綠”碼基礎上,增加了“黃碼”,這意味著,無錫實現了與“蘇康碼”平臺數據的對接互認,為市民出行和助力復工復產提供更加有效的數字通行證。
“錫康碼已迭代升級15版,修改完善功能模塊35個,提優代碼和數據庫表130余處。”無錫市公安局大數據管理支隊負責人沙泳江說,錫康碼上線以來一直在不斷優化和完善,尤其是建立了錫康碼紅碼生成規則,充分發揮公安大數據優勢,優化紅綠碼轉換審核數據模型,做到人員來錫即到即知、精準推送、落地核查。在促進復工復產上,把流動人口居住登記信息特別是“在錫情況”項目采集內容納入錫康碼生成的重要指標依據。據統計,從2月21日以來,無錫全市累計新登記流動人口7.1萬人,精準核查出8000多人來自疫情風險地區。
與此同時,為提升疫情精準防控水平,無錫推出升級版錫康碼,采用紅、黃、綠三色分類,即在原有紅碼和綠碼基礎上,增加黃碼類別,并實施分級管控、動態調整。有市民提出為何要增加“黃碼”,如何進行判定?據介紹,此次增加是為了對接國家衛健委分色的標準,并實現與“蘇康碼”對接互認。目前,我市已對接打通錫康碼與蘇康碼平臺數據,兩碼互通、功能相同,無錫市民可根據出行需求,自主選擇申領。
有市民提出,蘇康碼為綠碼,錫康碼為紅碼,以哪一個為標準?風險等級和疫情區是哪些城市?如果去了高風險地區會不會回無錫后變成紅碼或黃碼?
“目前蘇康碼與錫康碼已互認并保持每天數據同步,一般不會出現不同情況。”沙泳江說,不過,如果不在同一時間申領錫康碼和蘇康碼,可能會因為高風險地區調整,導致判定規則不同而生成不同的碼。若生成不同的碼,原則上以先生成碼時的要求處理。新規則不代替老規則,申領人應從他人安全的角度出發,遵守疫情防控規定。另外,風險等級和疫情風險區則由國家衛健委和省衛健委發布,并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動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