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就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金融市場穩定答記者問。他表示,對償付能力充足率較高、資產負債匹配情況較好的保險公司,允許其在現有30%上限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
中國人壽(601628.SH,2628.HK)副總裁趙鵬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銀保監會的表態展示了監管部門、保險行業打贏這場阻擊戰的堅定信心,也充分展現了監管部門、保險行業的政治擔當。保險資金是資本市場中重要的長期投資者、價值投資者,提高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一方面,堅定對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有利于穩定資本市場;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險資金優化資產結構,改善資產負債匹配狀況。
他還指出,對償付能力充足率較高、資產負債匹配情況較好的公司允許提高比例,更是體現了政策的差異性,有利于行業防范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保險公司的權益類投資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常規的公開市場股票和基金的組合投資。目前占比約為12-13%。二是通過股權投資計劃、股權直投等形式投資具有穩定現金流的非上市股權。三是長期股權投資持有的戰略投資類資產及優先股等。
在朱俊生看來,提高權益資產配置的上限,可以賦予市場更大的資產配置選擇空間,發揮保險資金期限長的優勢,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長期資金支持,發揮保險機構對于優化融資結構與降低企業杠桿率的重要作用。
2019年7月,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關于提高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的事情,正在積極研究。
梁濤當時還表示,保險資金投資股票的總體規模占我國A股市值的3.1%,這是繼公募基金之后的第二大機構投資者。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的監管比例上限是30%,行業實際用的是22.64%,跟監管的比例上限相比還有7.36個百分點,也就是說還有一定的政策空間。下一步,銀保監會考慮在審慎的監管原則下,賦予保險公司更多的投資自主權,進一步提高證券投資比重。在實際操作中則將按照分類監管的原則,對不同的公司實行差異性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