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水路四通八達,水網縱橫交錯,自古以來便是重要的水運樞紐。20日,“E路同行智惠江蘇——交通篇”活動一行走進中國運河之都——淮安,深入體驗內河航運智能化管理帶來的高效便捷。
楊莊船閘,淮安鹽河航道的起點,也是連接京杭大運河與鹽河的交通樞紐,肩負著通往大運河船舶的放行重任。據介紹,以往船舶過閘前要先到指定區域停泊,待船員上岸辦理登記、繳費等手續后,再等候調度,整個過程費時費力。
自從開通了船舶智能過閘系統(“水上ETC”),船民再也不用上岸排隊,只需在手機上安裝相應程序,動動手指便可完成一系列手續。據了解,“水上ETC”不僅將船舶平均過閘時間縮短了一小時以上,同時也消除了船員水上往返的安全隱患,得到了船民的廣泛好評。
同樣是調度船舶過閘,蘇北航務管理處也有自己的智能化手段。為滿足航運企業和船民對過閘公平秩序和服務水平的需求,他們研發并推廣了服務型APP“船訊通”。記者在現場體驗后發現,使用“船訊通”,蘇北運河通航、待閘、水位等信息一目了然,大大促進了閘船信息溝通互動化,船舶排檔智能化以及過閘服務人性化。
除此之外,蘇北航務管理處還運用大數據思維,以“互聯網+”創新為引擎,建立推行信用管理體系,對誠實守信的船舶實行激勵政策,對失信、信用等級低、存在嚴重不良行為的船舶實行重點監管。據管理處人員介紹,建立信用檔案以后,船民過閘違章記錄同比下降27.6%,互幫互助意識也得以增強。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趙天
總共: 1頁
作者: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