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2月18日訊(記者 羅鵬 張顧穎 高波)隨著地鐵時代的全面到來,公共出行在越來越擁堵的城市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蘇州,“公交車快過小汽車”已經成為當地市民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公交正為蘇州人的出行發揮著巨大作用。12月18日,“E路同行智惠江蘇——交通篇”網絡主題活動來到古城蘇州,記者親身探訪,了解互聯網時代下,蘇州公交“飛”起來背后的故事。
公交調度中心系統,讓市民出行更便捷
踏進在蘇州市公共交通集中調度管理中心,一幅百余平米的超大屏幕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屏幕上,一張城市網狀路線圖躍然于記者眼前,一個個紅綠色的小方塊,正是目前運營中的蘇州公交車。“通過安裝于公交車上的車載智能設備與網絡,我們能清晰得知目前跑在路上公交車的狀況,如果有意外發生,調度人員會第一時間知曉并及時作出處置措施。”蘇州公交運營業務處副處長管日昊介紹道。
除了監控車輛實施動態,車載智能監測裝備能將司機的駕駛狀態與行車路況實時可視化,以便調度中心隨時做出相應措施。“指揮中心的智能系統,集中收集公交線路、場站信息、車輛信息、客流量等數據,經過精密分析,從而給中心調度員提供工作支撐。”管日昊告訴記者,指揮中心自2016年正式啟用以來,在調度人員減少的情況下,工作效率卻得到大幅提升。
蘇州的公交車為什么“跑得比小汽車快”?管日昊給記者拋出了一個“秘密武器”。原來,通過調度中心的實時監測與大數據分析,可以對蘇州每條公交線路運行狀況與發車頻率做出精準判斷,調度中心據此對線路和發車班次進行實時調整。“舉個例子,從A點到B點,在某一個階段乘車人增多,那么我們就會增加發車班次,相反則減少。如果從A點到B點路程中有幾個站幾乎沒人上下車或者乘客特別多,我們則新開‘大站’路線,車輛僅停靠人數多的站臺。”管日昊告訴記者,除了調整運行路線與班次,調度中心還將根據時間段與乘車人數,調整車型大小,以便滿足運載量。
隨著新能源公交車的普及,調度中心智能監測分析系統也隨之升級迭代,對新能源車輛的“三電”(電池、電機、電控)進行實時監測,提醒工作人員及時充電和保養。目前,蘇州市新能源公交車已覆蓋車輛總數的75%,到2020年,新能源車將全面替換舊有車型。
微信公眾號為市民提供更多服務
指尖輕松滑動,乘車信息一覽無余。在蘇州,市民選擇公共交通出行不用在車站費勁查看,只需打開手機,輕松出行毫不費事。
記者了解到,由蘇州交通運輸智慧中心重點打造的“一微兩端”政務服務微平臺,即微信公眾號、巴士管家APP、蘇州行APP,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百姓出行滿意度。“蘇州交通運輸”公眾號部署了智能融合客服系統,利用語音識別、人工智能對市民的咨詢投訴進行答復,政務服務微平臺已有27項服務功能,打造24小時不關門的交通政務網上辦事微平臺;“巴士管家”APP涵蓋城際拼車、機場接送、定制班車、運游結合等個性服務,APP注冊用戶已超過2500萬;“蘇州行”APP向市民提供提供路況服務、公交軌交線路、停車場等12類查詢及召出租車、查詢失物、咨詢投訴等7類服務內容。
記者打開“蘇州交通運輸”公眾號看到,“公交查詢”“客運購票”“出租召車”等出行服務程序一應俱全,全面滿足市民出行需求。“以往我們乘車要到站臺才能看到我該坐哪路車,在哪換乘。而現在,我在公眾號程序里輸入站點,就能知道怎么乘車最便捷。”管日昊告訴記者,通過指揮中心前后端的智能服務,市民出行滿意度逐年穩步上升。
跨省公交滿足了百姓更多出行需求
區域發展,交通先行。蘇州市吳江區是長三角江浙滬三省交匯的核心區域,與周邊城市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產業相融。在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吳江區率先打造區域大交通互聯互通,6條跨省公交線路先后建成。
在吳江區黎里古鎮,兩條跨省公交線路分別對接上海東方綠洲和浙江西塘。在今年3月開始試運行后,這兩條線路已正式運營。三地居民可使用現金、實體卡、電子市民卡、支付寶、微信、NFC及銀聯等多種支付方式乘坐公交。
記者了解到,開往上海東方綠洲與浙江西塘的公交每一小時發一班車,票價5元,沿線設5-6個站點,一小時之內均可抵達。“自試運行以來,這兩條線路共接待乘客18萬人次,滿足了三地居民旅游、辦事的需求。”吳江區交通運輸管理處客運管理科科長劉歡介紹道。
據悉,吳江區將以跨省公交線路為干線,加快實施區域內公交線網的優化調整,使區內公交線網更好融合跨省公交干線,讓客流能夠順利換乘到區域內其他有吸引力的熱點區域,繼續完善跨省公交線網覆蓋。“我們的康力大道東延和黎里旅游集散中心公交換乘中心兩個項目正在抓緊施工中,明年均可投入使用。”劉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