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冬天,南京遭遇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這一至暗時刻,約翰·拉貝、約翰·馬吉、明妮·魏特琳……20多位國際友人成立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圈起了一片面積為3.86平方公里的區域,這就是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南京安全區。
在這周長約8公里的南京安全區內,組建了多處難民收容所,保護了25萬多難民,溫暖了瑟瑟寒風中絕望的心。8公里,堪稱南京大屠殺期間的一道“戰時生命線”。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和她的兒子李玉瀚
南京大學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國際志愿者萊納斯(Linus Mayerhofer)
從2016年開始,每年冬天,熱愛和平的中外人士都在當年南京安全區的核心區域徒步,以8公里的行走距離,重溫這段歷史與和平之路。今年,感恩·南京安全區——第四屆國際和平徒步活動如期舉行。
在參與活動的人士當中,有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和她的兒子李玉瀚,有來自奧地利19歲的萊納斯(Linus Mayerhofer)——一位南京大學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的國際志愿者,他們,在這條8公里的道路上相遇了。
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校區(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在拉貝故居前
在寧海路5號(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總部舊址)
走過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校區(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走過拉貝故居,走過寧海路5號(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總部舊址)……一處處當年的難民收容所,串起了南京安全區的一處處重要地點,也串起了一段段不可忘卻的記憶。
當年,戰爭給這個城市帶來的摧殘、傷害將難以磨滅,當年,國際友人們的善良之舉、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將為世人永遠銘記。每個走過這段道路的人都深切的希望,悲劇不再重演,這樣的歷史,這樣的戰爭,不復再來!
9歲的李玉瀚在聆聽太婆夏淑琴的講述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當年就是在金陵大學附中(今金陵中學)難民收容所被保護的。當時,夏淑琴被日本兵捅傷,失血過多的她和妹妹之后被舅舅帶到了金陵中學。在這里,夏淑琴得到救助,并被送到了鼓樓醫院醫治。
夏媛告訴兒子:“我的外婆,你的太婆,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她之所以在這場浩劫中幸存下來,就是82年前得到南京安全區的難民收容所的庇護。”
今天重走這條充滿先輩難忘歷程的“8公里”,作為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后代,夏媛說——這8公里,是一條連接歷史和今天的道路。
Linus今年八月來到南京,通過在拉貝紀念館的志愿者工作,對南京大屠殺也有了一些了解。這也是他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他認為,以實地探訪來感受這段歷史覺得更真切。
作為一位外籍人士,一位年輕人,Linus說——這8公里,是一條連接南京與世界的道路。
經歷過苦難的南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作為中國唯一一座國際和平城市,南京始終懷揣捍衛歷史真相、守護世界和平的堅定信念,舉辦一系列和平主題活動,向世人傳播歷史真相、傳播和平理念,把和平的種子播撒到世界各地。
今年,熱愛和平的人士可在全球各地通過完成徒步8公里的方式,共同參與這個充滿和平意義的活動。徒步8公里,銘記歷史,呼喚和平!
8公里——從當年的“戰時生命線”,成為一條南京走向世界的和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