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縣:麥草變成“富民草”
2024年07月05日07:12 來源:沭陽縣融媒體中心
在宿遷市沭陽縣韓山鎮官墩鄉麥收現場,這邊收割機迎著金色的麥浪,粉草收麥、顆粒歸倉;另一邊,一臺臺麥草打捆機緊隨其后,將麥草逐一打包、轉運、裝車,展現出一幅豐收的美麗圖景。隨著沭陽縣142萬畝小麥陸續收割完成,田野里遺留下來的小麥秸稈受到養殖大戶、飼草收購戶的青睞。一臺臺機械就地打捆回收,讓種植戶實現拿草換錢,增加經濟收入。
加工廠
市場“香饃饃”
沭陽縣韓山鎮官墩志揚草廠是一家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制造業企業,主要經營包括麥草、稻草加工與銷售,整個草廠占地400余畝。
走進公司生產廠區,草廠內一個個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叉草、用機器將麥草打成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碼成一個個非常壯觀的大草垛,草場上星羅棋布地排列著草垛子,放置在草場上,等待著工人打包,裝車運往全國各地。草廠內熱氣騰騰,三四百個工人們顧不得身上、臉上的草灰,一個個干得熱火朝天,大汗淋漓。
“這段時間小麥顆粒歸倉,我們就負責收購田里的麥草,加工好后送到奶牛場。廠內現有設備價值300多萬元,有粉碎機、攪拌機、壓塊機等,麥草產品經過加工后主要銷售至河南、內蒙古、河北、四川等地。今年預計收購麥草4萬噸,預計銷售2000余萬元、純利潤200余萬元”。提起草廠的銷售和收益,草廠負責人耿志揚興奮地說道。
養殖場
牲畜“營養餐”
走進宿遷鑫犇生態牧業有限公司,只見數百頭奶牛正悠閑自得,正在低頭進食;草庫里,一輛小型叉車正將一個個麥秸“蛋糕卷”從車上卸下來擺齊。
“目前奶牛存欄數達2000頭,一年消耗的草料可不是個小數目。你看,這是前幾天才收購的1.2萬畝地的3000噸小麥秸稈!”該公司負責人王保華介紹,對于這些秸稈,他們采取場床一體化發酵模式擇優加工成優質飼料,劣質的秸稈則作為發酵床墊料,混合養殖中產生的糞污,曬干后還田利用,實現種養結合,促進農牧循環發展。
沭陽縣在建成27個標準化農作物秸稈收儲點(中心)、253個臨時堆放轉運點的基礎上,積極通過成立農作物秸稈青貯公司、組建農作物秸稈青貯聯合體等多種方式,引導經營主體將秸稈加工粉碎、青貯打包處理后作為牛羊飼料,推進農作物秸稈飼料商品化、產業化發展,切實將“包袱”變成“財富”。
企業
菌菇“培養基”
走進沭陽縣北丁集鄉的綠雅現代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廠房,一簇簇杏鮑菇層層疊疊地從培養基中探出小腦袋,煞是可愛。而秸稈就是公司種植杏鮑菇不可或缺的“培養基”。
“種植杏鮑菇并不復雜,只要將玉米芯、雞糞或鵪鶉糞按比例摻和好后整成一條條的地壟,植入菌種,蓋上濕麥秸稈,過上一段時間即可長出菌菇。”公司負責人黃文波介紹,不要小瞧這些濕麥秸稈,它既能保濕,又能遮陰,是適宜菌菇生長的“搖籃”,1畝地大約需要3噸的小麥秸稈,整個公司100畝,一季下來就得用秸稈300余噸。
讓秸稈變身菌菇“培養基”,既減輕因秸稈粉碎、地墑升高、害蟲滋生等引起的減產問題,又拓寬秸稈利用渠道,促進菌菇種植者增產增收。
下一步,沭陽縣將加快構筑政府引導、企業運營、農民參與的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培育壯大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形成布局合理、產業鏈完整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格局,促進生態改善、農民增收、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