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農文旅融合發展 賦能鄉村振興
2024年05月05日07:09 來源:泗陽縣融媒體中心
五一假期,在泗陽縣新袁鎮高曉農業園,來自南京的游客開心地在這里采摘有機草莓和蔬菜。近年來,泗陽將農業生產和鄉村旅游有機結合,推進現代生態農業與旅游業深度融合,加快和美鄉村建設,吸引游客前來休閑游玩消費,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文化味” 釋放農文旅市場潛力
一直以來,泗陽縣聚焦城市品質最佳,實施農文旅賦能城市提能計劃,為“千里運河最美縣”塑好形。在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宜居度提升等方面下大功夫,農文旅產業精彩“出圈”。
實施城市形象精塑工程,啟動泗陽文化地標規劃和建設工作,重點加強高鐵、大運河、高速公路沿線的主要功能區塊、標志性景觀的設計,在京杭運河泗陽大橋及閘橋等重要節點,規劃建設泗陽文化地標。
在此基礎上,該縣深挖文化底蘊,著力推動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不斷提升農文旅產業發展。以縣圖書館、縣文化館、泗陽大劇院、楊樹博物館、南園等旅游景點為農文旅硬件載體,推進農文旅產業快速發展。
旅游事業持續繁榮。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扎實推進各項農文旅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多維度提升泗陽旅游產業形象,初步形成了“一核兩帶三組團”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文化和旅游在資源開發、創意轉化、產業建設等方面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旅游文創、旅游演藝、特色美食等文化要素,著力打造一批極具吸引力和代表性的農文旅項目。
“煙火氣” 激發農文旅市場活力
現如今,廣場演出、便民集市、露天電影、流行音樂節……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不僅為泗陽市民帶來了快樂的休閑時光,更為農文旅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種感覺特別好,有小時候看電影的氛圍,這種在‘家門口’看電影的感覺又找到了。”三莊鎮團結社區的居民李阿姨在看了露天電影后表示。
在“女人街”、運河風光帶等處設立便民集市,設有美食、套圈、射擊、抖音直播等文化娛樂和健身項目,為群眾休閑旅游提供了更多選項,也讓城市“煙火氣”更有溫度、更文明。
“正值春日,帶孩子來運河風光帶散散步,現在這里非常熱鬧,吃喝玩樂啥都有。”家住運河人家小區的陳女士帶著孩子在運河風光帶散步時告訴記者。
“鄉村游” 激活“美麗經濟”
在鄉鎮,泗陽縣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堅持以農促旅、以旅帶農,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其中“桃”文旅文章越做越大,“美麗風景”已蝶變為“美麗經濟”。
近日,桃花競相綻放,游客們穿梭于桃林間,賞花、拍照,盡情感受著春天的氣息。盧集鎮“夭桃千頃”農文旅融合示范園、王集鎮桃花源記農文旅基地等,開發農耕體驗、垂釣采摘、養生養老等項目;舉辦“桃花節”“鮮桃爭霸賽”“采摘節”等節會活動,彰顯桃產業、挖掘桃文化。當地鄉村旅游業每年吸引游客10萬多人次。
臨河鎮在云渡村成立云渡桃雕文藝沙龍,經常開展桃雕造型設計研究。村里也因此涌現出一大批工藝名匠,作品在全國藝術展演中屢獲大獎,并遠銷全國各地乃至海外。云渡桃雕每年為云渡村村民帶來800多萬元的收入。
愛園鎮緊緊圍繞“林果名鎮、旅游小鎮”的功能定位,依托保留下來的3000多棵老梨樹,結合生態旅游,打造百年梨園景觀,積極發展生態旅游,帶動更多百姓增收致富。每年梨樹開花期間,可接待游客1萬多人次,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到了秋天,碩果累累,酥梨水分充足,肉質細膩,暢銷省內外,又是農民增收的一大“法寶”。
泗陽縣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突出“產業+”“生態+”“特色田園鄉村+”,全力做大做強城市、鄉村旅游產業,走出一條具有泗陽特色的農文旅富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