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有關縣領導結合工作實際和調研情況作了現場發言和書面發言,既總結了今年工作成績,又客觀分析了現狀和問題,也提出了明年工作的目標和計劃。
徐勤忠認真聽取發言后說,各位縣領導調研課題契合發展實際,問題分析客觀透徹,思路舉措較為深入,起到了匯聚智慧、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的良好效果,體現了謀大事抓要事解難事的鮮明導向。
關于加快推進產業集聚集群和轉型升級的問題。徐勤忠強調,今后一個時期,泗陽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加快工業化進程,轉型升級的方向和著力點更是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招商引資、項目推進等都要圍繞這一中心工作來進行。要敢想敢干,按照“千億和三園”工作目標,立足“快增”“快轉”,把工作做在前面,提早進行謀劃,搶占先機。特別是“十四五”重點產業項目和申報省市“十四五”重大項目,相關縣領導要帶領條線部門加強項目推進力度,提高項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主動對接省市相關發展規劃,爭取盡可能多的列入省市規劃大盤子,為后期打下良好基礎。
關于高品質推進城市更新與開發、美麗鄉村建設的問題。徐勤忠強調,城市更新、開發和美麗鄉村建設既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載體,也是堅持“四化同步”,建設“美麗泗陽”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兩大行動”,我們必須緊密結合實際,系統謀劃落實。要以新思維推進城市更新開發。聚焦功能優先、形象提升的整體更新;聚焦傳承歷史、延續記憶的漸進更新;聚焦空間再造、活力再生的有機更新。要以高標準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抓住國家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機遇,加快完善路網水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完善常態長效的發展機制,使“鳥語花香、綠樹成蔭、阡陌縱橫”成為美麗鄉村的鮮明標簽。
關于實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問題。徐勤忠指出,雖然我縣脫貧攻堅任務已全面完成,全面小康建設取得決定性成果,但是全縣還有6000余戶相對貧困人口,仍然要堅持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兩手抓”,結合實際情況,聚焦階段性任務,找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著力點。要從產業入手,做好發展銜接;從機制入手,做好政策銜接;從治理入手,做好服務銜接。
關于改善和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問題。徐勤忠強調,到年底,我們將與省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雖然有形指標都達標了,但老百姓對獲得感幸福感等無形指標的感受是最深切的。因此,明年工作的重點就是在“補齊短板”到“提升水平”上下足功夫。要提高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要抓實民生重點。在排定實施明年100項為民辦實事工程的基礎上,重點抓好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三個方面工作。要優化供給方式。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差什么優什么”原則,彌補政府在提供高端公共服務方面的不足,促進民生服務的多元化、優質化。
關于推動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更好結合的問題。徐勤忠強調,圍繞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更加突出政府行為與市場行為的互動、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的聯動,通過“有為政府”推動“有效市場”的形成和成熟。要劃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不斷完善制度機制,推動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制度化長期穩定發展環境。要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在落實好“四幫四送”“萬人幫企送萬崗”等的基礎上,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各種壁壘,完善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營商環境,推動縣域和企業要素互換、共同發展。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問題。徐勤忠指出,社會治理能力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堅持人民至上、強化黨建引領,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固強補短,不斷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突出法治化這個核心。進一步強化法治宣傳,把“法治”這個基本概念滲入到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去,讓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突出信息化這個基礎。緊抓“5G”“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用好大數據管理中心和一體化管理平臺,大力推行“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模式,更加有力的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大局。突出制度化這個關鍵。對“三有三必”工作法、矛盾糾紛“分級診療+多元化解”、“四色網格”創建等好經驗好做法,要進一步創新和發揚,對存在的各類問題,也要拿出針對性舉措,固化深化為長效機制,全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