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交郵社商政 +智能監管服務” “串”起群眾美好新生活
2024年09月09日06:09 來源:泗洪縣融媒體中心
“兒子,你寄的快遞我拿到了,就在村里快遞點取的,很方便。”9月4日,在泗洪縣半城鎮陳圩農村物流服務中心,村民張向先一拿到兒子寄來的快遞包裹就迫不及待地給兒子發去了語音,談起村里的快遞驛站,張大爺有很多感慨,“以前取快遞都是打電話到鎮上取,路遠不方便,現在村里就有快遞驛站,騎車五分鐘就到了,不僅取快遞方便了,孩子們再也不用擔心我們的安全了。”
如今,張大爺之所以能夠便捷取件,得益于泗洪縣一直推行的“交郵社商政+智能監管服務”。2024年,泗洪縣在推行交郵社融合的基礎上,再次匯聚交通運輸、郵政快遞、農村社區、商務局、數據局和電信公司六方服務合力,推行“交郵社商政+智能監管服務”,實現了交通、政務商務和寄遞服務的智能化融合,充分利用有限的鄉鎮交通站場、郵政站點、村居黨群服務中心的場所資源及公交運力資源、人力資源等,在有限的資源內融入更多的群眾急需的寄遞、政務及商務服務。
完善交通體系,匯聚服務合力
“您好,您的快遞已經放在這里好幾天了,不要忘記來取啊。”在半城鎮陳圩農村物流服務中心,整齊擺放著規格統一、標識齊全的貨架。每天下午四點半,一輛載有村民快遞包裹的公交車會在該中心附近停下,陳圩郵務支局的投遞員丁義、駢金梅則會從公交車上取下快遞包裹,把它們進行分揀上架,并通知百姓來取快遞。據悉,為了全面推進“交郵融合”工作,泗洪縣延伸發展了“交郵社商政+智能服務”農村寄遞物流體系,目前,泗洪縣已建成3個縣級快遞共配中心,24個農村物流服務中心,304個村居寄遞服務點,并開通50條交郵專線,實現“3+24+304”的三級客貨郵服務網絡。社會快遞企業進村件除少量直投外,鄉鎮(街道)到村居快件100%實現共配,今年以來累計快遞進村件約190萬件,促進了農村居民生活服務質量的提升。
提升交郵服務,實現智能寄遞
“你好,我需要寄一個快遞。”“您寄的物品是什么?放在攝像頭前看看。”
在半城鎮大王莊村級物流服務中心,老百姓只要按響“一鍵寄件”按鈕,鄉鎮交郵驛站和黨群服務中心即可立即接到通知,工作人員可以快速進行視頻遠程通話,了解用戶政務服務和寄件需求,予以遠程輔導,實現快速寄件和政務服務的快速辦理。
“交郵社商政+智能監管服務”依托中國電信承建的“云播+監控”數字化監管平臺,為管理者提供“千里眼”和“順風耳”,可有效對21個“交郵驛站”和289個村級寄遞服務點實現“長臂管轄”。泗洪縣郵政公司50名員工每人負責“一條交郵公交專線”,做到全天候“有人”值守,隨時查看專線運營情況,為群眾提供更為及時、便捷的智能化寄遞服務保障。
銜接電商資源,服務創新創業
“現在快遞進村,有專車專人為我們運輸,比以前更加方便。”時下,泗洪縣半城鎮祖姚居黃桃產業園內的1500畝黃桃大量成熟上市,桃農李娟一邊組織工人采摘成熟的黃桃,一邊忙著打包今天要發走的桃子。半城鎮瀕洪澤湖,擁有泗洪大棗、祖姚黃桃、大閘蟹等特色農產品。“現在我們農產品上行主要以黃桃為主,旺季期間日均400件。”祖姚社區黨支部書記祖倩云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服務當地百姓,去年泗洪縣商務局投入資金建設了冷庫,這樣不僅可以為農產品提供溫控倉儲空間,同時也打通農產品上行的“最初一公里”。“現在我們村越來越多的種植戶開始自己搞網上直播,讓越來越多的農產品通過快遞走出泗洪。”
隨著“交郵社商政+智能監管”新模式的運行,縣鄉村三級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日趨成熟,一股電商、直播、創業的“下鄉”熱潮興起,農村群眾居家創業成了新風尚,地方特色農產品“上行”成了農民致富新渠道。據統計,在泗洪農村289個涉農村居,居家創業的項目213個,比上年增長53.6%。
一個個“農村物流服務中心”串起“交郵社商政”融合發展“大舞臺”,承載著老百姓的夢想,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跑出了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