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宿遷市政協在宿城區召開專題會議,總結推廣宿城區試點經驗,對在全市開展鄉賢參與訴前調解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王益,市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華志明,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金飚,市政協提案法制委主任、市鄉賢協會秘書長周朝明等領導出席會議。各縣(區)政協分管副主席,人民法院院長;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市湖濱新區、市洋河新區政法工作、鄉賢工作分管負責同志,人民法庭負責同志;各縣(區、開發區、新區)鄉賢協會負責同志;宿城區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同志,鄉賢調解員代表等參加會議。
會上印發了《關于建立宿遷鄉賢訴前調解員制度的實施意見》和相關配套制度。與會人員聽取了我區試點工作情況介紹,觀看了專題片。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市委“社會治理創新創優年”活動要求,發揮鄉賢獨特優勢,推動全市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8月中旬,市政協辦公室、市中級人民法院、市鄉賢協會在宿城區試點開展鄉賢參與訴前調解,通過選任調解人員、建立組織體系、搭建工作平臺、制訂和落實工作規則,成功探索了鄉賢參與訴前調解的路徑和模式。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區立足宿城實際,主動先行先試,發動全區鄉賢組織和廣大鄉賢積極投身訴前調解創新實踐,著眼增強人民團結、增進社會共識、增加和諧因素,認真實施“宿城鄉賢參與訴前調解12345工程”,對鄉賢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途徑、內容和方式進行深化和拓展,為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有效機制,推進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添助力、增合力。截至目前,共向33位鄉賢調解員委派案件605件,結案401件,調解成功215件,成功率達到53.6%。《33名鄉賢解糾紛 164件矛盾“不出村”》《“鄉賢+”繪就基層治理“賢治圖”》等信息受到學習強國平臺、新華社分頁、人民日報客戶端等主流媒體關注報道,矛盾糾紛化解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逐步顯現。
華志明作動員講話,他充分肯定了我區試點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強調,鄉賢參與訴前調解是促進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創新舉措,既為法院訴前調解工作注入了新活力,也讓鄉賢這一傳統的自治、德治資源納入法治軌道,有利于在基層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華志明指出,訴前調解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訴訟程序,具有很強的嚴肅性、規范性,必須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把依法辦事作為基本原則貫穿工作始終。各地要學習借鑒試點經驗,找準工作重點,理清理順流程,切實把握好選任鄉賢調解員、選派調解案件、選建鄉賢調解工作室等關鍵環節,健全案件分派、流轉、調解、結案、結果確認等操作辦法和工作流程。要按照10月份完成首批鄉賢調解員選任培訓、11月份完成組織體系和陣地建設、12月份實現規范常態運行的推進計劃,系統謀劃、科學安排、狠抓落實,確保工作實效,推動鄉賢參與訴前調解成為全市社會治理創新創優的品牌亮點。
會上,王益主席、華志明副主席、金飚院長共同啟動宿遷鄉賢參與訴前調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