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以來,由于市場經濟主導,村民集體意識缺失、法制觀念淡薄,加之村干部維護管理缺位等原因,導致公私之間的空間界限模糊,公共空同隨意被侵占,鄉村公共資源極度浪費,存在一些明顯有失公允的現象,特別是道路與溝渠兩側坡面,被一小部分人長期占用,廣大群眾對此反響強烈。
公共空間治理開展后,埠子鎮按照上級部門要求,精細化組織開展治理工作,通過摸底排查,加強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破圩村村支兩委一邊進行宣傳發動,一邊進行摸底排查。發現該村圩南組7米寬,140米長的灌溉渠坡面,2005年承包的價格僅每米1元,并且已經超出合同期四年,這是明顯有失公允且已經失效的合同。于是村組干部組成工作小組,分組對12戶承包人做工作。但是,這些承包戶,拒不履行應盡的義務。
在商談無果情況下,村支部書記蔡敦軍以"和"為上, 多次與鄉賢一起登門做工作,有4戶同意公開重新發包,余下戶態度決絕。季節不等人,在勸說無望后,村委會按村民公約約定,即向這些戶發出限時清理告知書,限定時限自行清除坡地上作物,否則村里將進行強制清除。時限將至,有多戶清除了種植物。在限期到達后,村里再次向剩余戶發出告知書,并同他們再次溝通,講政策,算政治、經濟、社會、生態四筆賬,希望這些戶能主動退還土地,和平解決問題。
對油鹽不進、強占不歸還的,該村匯報請示后得到鎮里協助,派出所跟進配合開展,5月1日,村委會成員在村主任帶領下,聯合鄉賢代表和村民監督委員會成員成立工作組進行現場清占。推進中,一戶曹姓村民躺在地上哭喊打鬧,拒不配合。見狀,在場鄉親、鄉賢及其親屬邊勸說邊講政策。告知"村里現在收回公共地塊,是要集體發包,增加的是村集體的錢,加之您年齡大了干活也累,村里一起發包出去,村口袋富了,我們大家又可以得到收入分紅,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嗎?"最后,曹姓村民答應清除作物,離開現場。于是在村民的監督下,此地塊得到收回。截至目前,該村全村范圍內約12000米長、4米寬溝渠、道路兩側坡面全部清理完畢,進入發包程序。
與些同時,埠子鎮夏莊、肖橋、蠶桑等村居,按要求全方位開展清理整治工作,工作中,同樣遇到像破圩村相似問題,但全體村干部工作堅毅,以一種跑斷腿、磨破嘴、說明理、清到底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堅韌開展工作。目前,14個村居第二輪已經清理結束,完成了路兩側約33000米長的坡面清理整治,為村集體經濟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夏莊村清理渠坡地種植物場景
蠶桑村在清出來的道路邊植花種草,美化了村居環境。
肖橋村,打造后的汪邊如詩如畫
下一步,埠子鎮繼續以民心為最大的政治、民聲為最大的智庫、民力為最大的依靠、民愿為最大的目標,充分喚醒群眾為"公"的意識,實現公共空間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