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區作為水利工程基礎設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于農業發展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為推進灌區信息化、現代化進程,為農業生產、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保障,構建完整的水科技文化,泗陽移動助力泗陽縣水利局,承建泗陽灌區信息化建設項目,聚力打造“智慧化灌區”,合力推進農業水利現代化,助力高質量發展。
(泗陽縣眾程灌區管理所)
“現在是五月了,接下來就是農田用水季,水稻就要育秧了。”泗陽縣三莊鄉楊圩村居民張志軍向記者介紹,他家有幾十畝農田,農忙時節快到了,灌溉渠是否能及時提供農田用水,關系到一年的收成。眾程灌區和新華灌區是泗陽縣兩個重點農業灌區,長期以來為周邊農業生產提供有力支撐,但由于灌區建設時間早,配套設施老化嚴重,灌溉水利用率低,灌溉效益衰減。“以眾程灌區為例,共有8 座節制閘,過去只能通過手動控制閘門,屬于人力運行的狀態,各個點位都需要人來回手動開閘,浪費大量時間,效率較低。”泗陽縣程道灌區負責人石紅光介紹,在過去的傳統管理模式下,管理員只能手動控制渠道閘門開關,還要到現場實地勘測,確認各干支渠道水位流量數據。灌區調度管理效率低,影響調配水的效率、合理性和準確性,水利部門無法及時掌握整個灌區的運行狀態和水量分配情況,不便于統一管理。
(技術人員周高遠對設備運行狀態進行巡檢)
自2020年6月,泗陽移動對眾程灌區和新華灌區實施信息化改造以來,技術人員經過前期排查了解,續建并完善配套設施,將傳統監測設備建設為具有遠程集控功能的監控系統,通過現場配置 PLC 及配套設備,安裝閘位計,限位開關,雷達水位計,監控攝像頭等設備,在多級控制中心實現遠程自動化控制,水位、視頻實時監測。“水位計可以精確獲取數據,系統及時對上下游的水量進行調控,極大改善了灌區灌溉和排水的條件,也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和工作量,減少了水量損失。”石紅光說。
(監控指揮中心實時查看閘站實時情況)
在邢西河地涵操作間內,打開運行系統,多個閘站的實時情況盡收眼底。工作人員周高遠介紹,通過搭建灌區一屏可視化應用,滿足了水工情、業務監控、地理信息,分析等多種業務數據聚合在一起,即時展示需求。據了解,目前眾程灌區和新華灌區共計有37處監控點,通過實時監測,對渠道水位、流量、閘門控制開度等數據進行采集,并發送至中心站,中心站能對干支渠節制閘實現遠程監控。目前,灌區信息化項目建設已經陸續投入使用。“這一改變將會直觀、形象地為管理部門提供灌渠實時流量查詢、報表管理等服務,確保管理人員迅速、及時、準確地掌握灌渠的流量、雨量信息,為農田水利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撐,提升農田水利信息化水平。”泗陽縣水利局農水科科長張同亮表示。
(泗陽縣刑西河地涵)
“去年下半年,灌溉渠的水量明顯有保障了,不會出現水不夠的情況。”當地居民徐劉說。據了解,泗陽移動還將硬件平臺、網絡平臺、數據庫平臺、工具平臺等各種子系統應用軟件平臺進行有機整合,形成完整的信息共享環境,在保證各類灌溉工程安全運行及正常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達到節約用水,提高水源保證率的目的,為改善灌排條件,增強抗御旱澇災害的能力,提高灌區灌溉效益,提升灌區現代化管理水平做出積極貢獻。
“灌區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信息化工程建設,提高灌溉效率,方便了查閱水情、工情,積極推進了水利現代化建設,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泗陽縣水利局農水科科長張同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