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縣推進農村生態河道建設,繪就和美鄉村美麗畫卷
2024年10月01日08:41 來源:泗陽縣水利局
近年來,泗陽縣牢固樹立因地制宜、因河制宜、分步推進的原則,統籌推進農村生態河道建設,采取“河道疏浚、水系連通、岸坡防護、綠化栽植”等綜合措施,打造集防洪、景觀、休閑于一體的農村生態河道,不斷推進源頭治水、系統治水,連續兩年實現提前完成省定年度任務,助力11個鄉村獲批“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厚植生態底色,讓更多的河道向美而行。
以政府支持為依托,形成聯動合力
按照“一年攻堅、兩年突破、三年沖刺、四年鞏固”工作思路,實施統一規劃、協同推進、系統治理,成立農村生態河道建設與管護工作領導小組,相繼下達221條、803.72公里農村生態河道建設任務,進一步明確考核對象、考核范圍、以及考核方式,將農村生態河道建設工作列入全縣鄉村振興等年度重點工作,高位部署推動,部門、鄉鎮協同聯動推進。按照“一廊、兩區、多線”的水系整治總體布局,完成高松河、黃碼河等37條河道系統化治理,治理河道總長137.86公里,實施河道清淤100.58公里、生態護岸38.42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約5350噸/天,受益鄉鎮11個,受益村莊約67個,涉及人口約21.5萬人,除澇受益面積約59.88萬畝。2024年各鄉鎮、街道計劃投資1200萬元,建設農村生態河道80公里,努力繪就“河通水暢、江河安瀾、水清岸綠、生物多樣、人水和諧”的美好圖景。
以河長制平臺為抓手,提升建管成效
泗陽縣以“河長制”為引領,強化責任落實,統籌謀劃,標本兼治,持續深化“河湖長+管家”工作機制,配套制定“河湖管家”巡查制度、會議制度等工作制度,構建“行政+技術”河湖管護新格局,促進河長履職盡責,全面推進“河長制”與“五位一體”深度融合,提升河道管護與管理效果,同時加強水行政執法,嚴厲打擊涉河違法行為,不斷鞏固農村生態河道建設成效。今年以來,縣鄉村三級河長巡河累計3600余次,下發交辦單72份,通過人工撿拾、車輛清運、機械打撈等方式,對河道內及河岸周邊的生活垃圾、水草、水面漂浮物等進行拉網式清理整治,動用機械421臺班,打撈水草垃圾8010余噸,清除違法種植205余畝。
以工程建設為載體,打造生態樣板
啟動實施了洪澤湖退圩還湖、全國首批水系連通試點,綜合治理了古黃河等重點骨干河道,“十三五”以來,累計投資9.35億元,共完成治理河道235條、長661.82公里、疏浚土方112.17萬m?。2024年,從生態發展的高度出發,通過整合大中型灌區改造、高標準農田、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項目,統籌推進農村生態河道建設,投資 1.7億元,高標準建設小劉河、泗沭大溝、彎腰河等23條、91.13公里農村生態河道,疏浚土方約120萬立方米,生態護岸58.4公里,岸坡及岸帶植被恢復面積72.4公頃,全面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受益村莊達到26個計15.6萬人,農村生態河道覆蓋率預計新增10個百分點,由2023年的37.39%提升至47%。
隨著農村生態河道建設的開展,河道水流暢通,岸坡穩定,植物生長良好,景觀環境保持良好,河道水生動物種類多樣,“城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綠色格局正逐步形成,有效提升了沿河群眾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