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麗中國”宿遷樣板!宿遷首部《規劃》來了
2024年01月25日08:16 來源:速新聞
《規劃》圍繞生態制度、生態安全、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生活、生態文化六大體系建設,提出了新階段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規劃》基準年為2022年,規劃期限為2023年—2030年,分為近期(2023年—2025年)和遠期(2026年—2030年)兩個階段。范圍為宿遷市行政管轄區域,含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豫區和宿城區,總面積8524平方公里。
《規劃》共10章47節,設置了39項核心指標體系,提出了32項具體任務,將配套實施82項重點工程項目,預計總投資220.57億元,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加快建立健全
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為保障的生態制度體系
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落實高效利用資源能源制度、強化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建立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加快建立健全以
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
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
應對氣候變化,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20%左右;提升水環境質量,到2025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95%以上;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加強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深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保障土壤環境質量,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開展固廢治理,到2025年,全市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能力達95%,廢舊農膜回收率、秸稈綜合利用率95%以上;加強噪聲污染綜合防治,嚴格控制工業與施工噪聲,加強社會生活與交通噪聲防治;推進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開展“生態島”建設試點,到2025年,全市河湖生態緩沖帶修復長度56.35公里;強化生態環境風險防范等。
加快建立健全
以生態空間合理管控和國土空間布局優化
為目標的生態空間體系
強化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構建全域生態大公園格局。
加快建立健全
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
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
推進生態工業體系建設,構建綠色工廠產業鏈;推進生態農業體系建設,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服務業體系建設,完善綠色物流體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到2025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左右;優化能源結構,推進清潔能源利用;改善運輸結構,到2025年,全市港口生產新能源清潔能源消費占比75%以上;提升清潔化生產水平,提升工業、農業和服務業清潔生產水平;推進循環經濟建設,到2025年,全面完成省級以上開發區循環化改造。
加快建立健全以
生活方式生態化、綠色化、低碳化
為核心的生態生活體系
推進城鄉環境一體化建設,到2025年,全市新增生活垃圾焚燒能力500噸/天、廚余垃圾處理能力150噸/日、園林垃圾處理能力50噸/日;推進綠色城鎮化及生態城區建設,到2025年,全市新建綠色建筑比例達100%;推進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到2025年,基本消除農村黑臭水體,生活垃圾分類鄉鎮覆蓋率50%,建成特色田園鄉村65個;推進綠色生活方式轉型,倡導理性綠色消費模式和低碳文明生活方式。
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
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
強化生態文化載體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推進生態文明共建共享,加大公眾生態文明建設參與力度。
圍繞“江蘇生態大公園”目標定位和“江蘇綠心、華東綠肺”品牌定位,《規劃》明確到2025年,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工程項目完成率達80%,全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至32.6μg/m3,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和省考以上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均完成省級下達的目標任務,同時,放眼長遠發展,不斷鞏固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打造“美麗中國”宿遷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