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美麗宿遷’治污攻堅”② | 沭陽:“個十百千”彰顯花鄉之美
2023年11月15日10:08 來源:速新聞
“村在綠中,家在畫中,身在福中。”11月12日,雖已入冬,沭陽縣廟頭鎮聚賢村依然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村民張大爺自豪地說,“我們這里是江蘇最具魅力的休閑鄉村哩!”
近年來,沭陽縣以“兩區三帶”為統領,深入實施“五朵金花、十顆明珠、百村示范、千莊整治”“個十百千”工程,全力提優鄉村風貌,全面彰顯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全力建設“蘇北最美鄉村”。
作為“五朵金花”之一,聚賢村立足花木種植傳統優勢,因地制宜、統籌謀劃,一體推進水系疏通、生態修復、景觀塑造等工作,僅今年以來就疏浚溝通河道4條,整治提升河塘6個,并打造了櫻花大道、海棠大道等特色景觀,高質量打造宜居和美鄉村。
“我們發揮聚賢村示范帶動作用,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努力讓廟頭鎮‘步步有風景、處處有花香’。”據廟頭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韓小勇介紹,該鎮正以保護自然生態、彰顯田園風光為目標,做足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文章,努力實現生態、生產、生活質量同步提升。
同為“五朵金花”之一的新河鎮雙蕩村,把生態環境保護與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有機融合起來,初步實現“1+1>2”的效果。在投資推進生活污水微動力處理池、雨污管網等工程建設的同時,雙蕩村深化“一村一品一特色”差異化發展,加快建設集花木電商、觀光旅游、休閑農業、民俗文化于一體的特色田園鄉村。
“在家侍弄花木,沒幾年就住上了新房、買了轎車,生活甜著哩!”村民胡拉說,“過去在外地打工,從年頭忙到年尾也賺不到多少錢,后來返鄉接受電商培訓,在網上賣綠植,手頭越來越寬裕。”
相比“五朵金花”,“十顆明珠”更為耀眼,青伊湖鎮后鄉民居就是典型。近年來,青伊湖鎮后鄉村以農房改善為統攬,高品質建成新農房、共享食堂、后鄉湖公園等,環境變了、生活美了。
水是生態之基,水環境治理是“十顆明珠”打造乃至“個十百千”工程的關鍵一環。后鄉民居面貌今昔發生巨大變化,就與姚東大溝片小流域治理成效直接相關。“我們以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重塑姚東大溝片小流域水生態。”沭陽縣青伊湖鎮副鎮長王衛章說。
對姚東大溝片小流域污染問題,青伊湖鎮在疏浚治理的基礎上,依托具體條件,采取在河道內種植挺水植物等措施,將之打造成鎮村居民的“后花園”、家門口的“運動場”和展示鄉村振興成效的“會客廳”。
無獨有偶,桑墟鎮也把新五河片小流域治理作為推進“個十百千”工程的重要內容。“針對河道污染問題,我們既清理了內源污染,又建設了節制閘,還優化了常態管護機制。”據桑墟鎮常務副鎮長張經緯介紹,小流域水環境質量看得見的改變,實實在在增強了群眾獲得感。
漫步新五河片,“水在村中流,村在水中央,家家臨水立,戶戶枕河眠”的水美村莊讓人流連忘返。“步道、游船,應有盡有,不僅我們休閑散步有了好去處,還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前來。”說起新五河片小流域水環境改善,流域內厚邱村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
比“五朵金花”“十顆明珠”影響更大的是,“百村示范、千莊整治”。近年來,沭陽在鎮級探索形成“鎮活、村凈、戶美、水秀、田方、路暢”和“特色文化、人文景觀、鄉村意境”“6+3”全域改善模式,在村級探索形成“生活數字化、生產數字化、社會治理數字化”數字鄉村模式,在戶級探索形成“整潔有序庭院美、溫馨潔凈室內美、干凈清爽廚廁美、身心健康生活美、和諧互助鄰里美”“五美庭院”模式,并逐步在全域進行推廣,讓鄉村“顏值”持續改善、鄉村“氣質”不斷提升。
“今年7月,姚東大溝片小流域、新五河片小流域已被認定為省級生態清潔小流域,我們正以更大力度、更有效舉措持續推進清潔小流域創建,爭取到2025年底前再成功創成3條省級生態清潔小流域。” 沭陽縣水利局黨委書記、局長楊應響表示。
“我們正對照省級生態宜居美麗示范村居各項指標,以‘點’蛻變帶動‘面’上突破,力爭今年新培育省級生態宜居美麗示范村居12個以上。” 沭陽縣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科科長周洪兵表示。
“我們主動融入大局、找準定位,堅持民生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有效提升鄉村乃至全縣生態環境質量,在‘個十百千’工程中展現生態擔當、多作生態貢獻。”沭陽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勁松表示。
花鄉田園處,生活好光景。沭陽正以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為目標,以“個十百千”工程為路徑,全縣“一盤棋”、打好“組合拳”,加快建設村強、景美、民富、人和的“蘇北最美鄉村”,全面鋪展讓城市更加向往的美麗田園鄉村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