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環境日|宿遷:污染防治攻堅戰力度不減,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23年06月02日09:20 來源:交匯點
在今年第52個世界環境日即將到來之際,宿遷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宿遷市2022年度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宿遷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業固體廢物專項實施方案》和《宿遷市2022年生態環境行政處罰典型案例》相關內容。
過去的一年,全市生態環境系統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以源頭治理為主線,以嚴格監管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市國省考斷面優Ⅲ水體比例首次達到92%,PM2.5絕對值37μg/m3,同比改善2.6%。
治理體系逐步優化
建立“市攻堅辦+縣區政府+市直部門”聯動機制,擴大“1+1+1>3”協同效應,健全“平臺+書面”雙督辦和“縣區+市直”雙交辦制度,壓緊壓實屬地和部門日常治污責任,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格局更加協調高效。
污染防治成效明顯
實行“日督導、周會商、月點評”制度,推動大氣攻堅聯動聯管聯控措施落地見效,三項污染物排放同比減少33%。系統推動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共治,完成130條河溝、斗渠汛前攔蓄污水處置;駱馬湖南部湖區藻華防控和生態修復工作取得階段成效,未發生藍藻聚集現象;成功入選全國15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國家試點城市,成為全省唯一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國家試點城市。
源頭治理持續深化
在全省率先開展5個園區170家企業清潔生產工作,創新園區資源高效循環、重點行業間能源梯級利用、企業深度減排挖潛的差異化清潔生產審核模式,圓滿舉辦全省清潔生產工作現場會,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項目被列為全國56個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項目之一。在全省率先出臺《宿遷市關于優化排污總量指標管理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成為全省第二家完成首筆指標收儲設區市。
能力建設提速增效
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基礎設施規劃,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加快提升生態環境非現場監管能力,實施“動態更新、應出盡出”非現場監管清單名錄管理,全面整合重點排污單位、排污許可證重點管理單位、生態環境執法正面清單等第一批626家企業,其中已完成507家聯網,聯網率為81%。
生態治理系統推進
泗洪縣成功入選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推薦名單。運河宿遷港、泗洪玉珠湖兩個生態安全緩沖區入選2022年省級示范項目,獲獎補資金3333萬元,占全省資金總量的45%。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換機制,在全省率先印發《宿遷市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交易“綠票”5.12萬枚,有效拓展了碳排放和污染物治理新模式。
“無廢城市”建設穩步推進
2022年4月宿遷市成功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后,宿遷市委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宿遷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和《宿遷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同時構建“1+4+9”方案體系,壓實“無廢城市”建設責任主體。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制定了《宿遷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業固體廢物專項實施方案》,持續推動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全面提升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水平。到2025年,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快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建立健全工業危險廢物環境監管體系,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達40%以上。
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得力
會上,宿遷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共梳理典型案例10起,其中,涉及大氣污染類3起、水污染類2起、固體廢物類2起、未驗先投類1起、自行監測類1起、自動監測設備1起,進行剖析通報、以示警訓。